火山|休眠中的长白山天池,是否会有苏醒的一天?

火山|休眠中的长白山天池,是否会有苏醒的一天?

文章图片

火山|休眠中的长白山天池,是否会有苏醒的一天?

文章图片

火山|休眠中的长白山天池,是否会有苏醒的一天?

文章图片

火山|休眠中的长白山天池,是否会有苏醒的一天?

文章图片

火山|休眠中的长白山天池,是否会有苏醒的一天?

文章图片

火山|休眠中的长白山天池,是否会有苏醒的一天?

长白山是500多种野生动物的家园 , 而长白山天池是长白山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 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天池体的顶部 , 是一座著名的火山口 , 经过漫长的岁月而逐渐积水成湖 。

四周环绕着十几座巍峨高耸的山峰 , 狭窄的山口处溢出的清澈泉水 , 飞泻而成壮观的长白瀑布 , 中间的天池犹如一面明镜 , 云雾缭绕 , 五彩斑斓 , 天池的湖水川流不息 , 四季的景色十分亮眼 , 是长白山最富盛名的必游胜地 。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景色优美 , 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区的长白山天池 , 还是一座休眠火山 , 且是目前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 。
火山活动经过了造盾、造锥和全新世喷发三个主要阶段 , 活动所产生的岩浆成分从最初的玄武质 , 逐渐演变成为最终的碱流质 。

这类火山结构复杂 , 形式多样 , 运动变化轨迹不明显 , 研究检测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 为此吉林省地震局还在长白山天池建立了火山监测站 , 以时刻观测天池的动态变化 , 试图寻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方式来找寻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的规律 。

虽然长白山天池火山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 看似平静没有波澜 , 但是却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 , 具备完好的爆发活动能力 。 因此长白山天池具备了火山喷发的一切条件 , 且休眠百年的火山再次苏醒的例子也并不罕见 。
所以尽管天池已经很多年没有火山爆发的迹象 , 但是依然存在着随时爆发的可能 。 根据地质学家多年研究 , 长白山天池属于长期休眠的火山 。 火山休眠是指火山依旧具有活动的能力 , 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活动的能力 , 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

这种类型的火山远离地壳移动地带 , 因此就暂时停止了一切运动 。 但是当火山进入到地壳移动地带时 , 便会再次获得爆发的机会 , 给地面带来在灾难性的影响 。
天池火山什么时候会与地壳移动地带接轨 , 这是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 从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来看 , 主要是因为 1200 万年前的地质造山运动 , 经过多次喷发而逐渐开拓成巨型的伞面体 , 由火山喷发的火口积水而成的 。

实际上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是受到地质的影响 , 天池火山的爆发同样也会随着地质的改变而变化 , 至于何时会产生重大的改变 , 则因为地质的复杂性而很难去划分出明确的时间线 。
物理探测也证明了 , 长白山天池下有地壳岩浆囊存在的迹象 , 山坡上时常会有高温气体不断地从气孔中喷涌而出 , 这种物质和现象会造成爆炸式的火山喷发 , 更具有破坏性 。

据史料记载 , 长白山原本就是一座活火山 , 只是因为历史上的火山喷发而产生大量的熔岩 , 在熔岩的作用下 , 或山口处就形成了一个类似盆口的形状 , 地下泉水不断灌入将盆口填满 , 久而久之 , 就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天池 。
在长白山天池形成后 , 曾经历过四次重大的火山喷发 , 最后一次喷发距离现在也已经几百年了 。
第一次喷发形成了巨大的伞面体 , 带来了大范围的轰动 。
第二次喷发 , 长白山地区下起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 , 烟雾缭绕 , 神似仙境 。
第三次喷发 , 异常的高温带动了天池的水下喷发 , 撬动地下发生改变 。
第四次喷发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火山喷发 , 火山灰沉降在一千多公里外的日本北海道外 , 火山屑摧毁了几千平方公里的森林土地 ,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
在经过数次的喷发后 , 长白山天池火山就开始进入了休眠状态 , 这时泉水喷涌而出 , 逐渐形成了十万多平方千米的广阔水面 , 从而造就了中国最大的火山湖和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可以说是上天的馈赠 , 是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自然风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