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6次登月,为何还要向中国讨要,由嫦娥五号挖的月球土壤?( 二 )



人类对月球的勘探有助于月球地质学发展
从月球上挖土美国阿波罗计划有多次往返任务 , 从阿波罗11号飞船开始 , 一直到阿波罗17号飞船 , 美国一共执行了6次月壤携返任务 , 并在月球表面采集了2415块标本 。 其中主要的样本来自于阿波罗15、16、17号 , 共计383千克 。

尽管苏联也对月球土壤进行过收集 , 但是采集样本远不及美国那般 。 而在收集回来的样本中 , 美国也给中国赠送了一点月壤 , 只有1克 。 仅是1克样本也给我国带来了40篇相关研究论文 , 但就是这1克月球土壤便让中国更加坚定了信心要搞自己的登月任务 , 自己去采集样本 。
而中国也不负众望 , 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向月球 , 并且此次采集任务全程自动化收集 , 共收集样本1731克 。

嫦娥五号采集了不少月壤
美国至今已经很多年没有开展相关的活动 , 如今看见我国的成果自然也是心动不已 , 更重要的是:我国这次采集的样本和阿波罗计划的有不少信息可以进行更新 。
美国阿波罗计划的月球样本带回地球后 , 科学家通过放射测年后发现 , 月球岩石标本和地球相比要古老许多 。 其中月海区域的玄武岩标本年龄在32亿年左右 , 高地地区的样本甚至达到了46亿年 。 这说明月球的形成历史很可能比地球还要早 , 或许是在太阳系早期就出现了 。

人们发现月球的形成历史或许早于地球
化学元素分析上 , 月岩样本和地球岩石很相像 , 特别是氧同位素 , 不过月球的含铁量不高 , 部分微量元素极少 , 并且没有水含量 。 (月壤样本分析的水含量因地区不同可能会发生变化 , 如今月球水的证据来自另一个方向的研究)
另外在月岩样本中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岩石岩本 , 但这些还不够 , 至少从样本多样性来讲是不够的 。 而中国这次前去采集的样本来自于月球北大洋州 , 位于月球西北部附近边缘 。

五星红旗在月球上升起
这里产热元素指标升高 , 地壳薄 , 而且火山活动时间够长 , 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有许多年份较早的玄武岩 , 钛、钍元素和橄榄石的丰度较高 。 此前这里从未被阿波罗或其他月球任务采样过 。
所以 , 现在你应该明白 , 为何美国多次探月 , 还要向中国索要月岩样本了吧 , 因为他们根本没到过这里 , 中国这是首次 , 谁也不知道这里会发现什么 。

美国曾向中国讨要过月岩
那么 , 距嫦娥五号登月结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 , 我国科学家在上面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呢?
月壤的科学价值新带回的月壤样本不仅充足 , 而且科学家还发现了许多极具科研价值意义的证据 。
从地质分析结果来看 , 新月壤的氧化钛和氧化铁的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确定地质单元的性质和边界 。 结合地质学和矿物学 , 目前在地质勘察方面得到了3个结果 。

新月壤有助于人类获得更多科研结果
第一是地形分析 , 北大洋州区域的母马玄武岩的平均海拔约为-2145米 , 最高点在南部 , 最低点在玛丽亚G陨石坑底部 。 初步证明此地形主要受海脊影响 , 并沿着海脊局部隆起 。
第二是撞击坑勘测 , 此地区存在许多小于2公里的简单原生陨石坑 , 大型陨石坑多集中在西玛丽亚地区 , 并且分布状态也是这里最多 。 不少喷射物形成的小型陨石坑是由哥白尼火山和毕达哥拉斯火山的喷发物形成 。 而大部分陨石坑的特征来源目前还处于未知 。

月球上的陨石坑
最后一个来自皱纹脊的分析 , 多出皱纹脊的分析表明这里受到月海盆地环系的影响 。 这从侧面说明 , 月球在早期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地质变化 , 陨石撞击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月海区域的面貌 。
另外科学家还从矿物学中仔细分析了含钛、铁的岩石样本 , 并对这些岩石样本分布做出了大致的划分 。 有证据表明月球岩石的分布和形成有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 并且年份不同 , 镁铁成分以及辉石成分都有不同 。

月球皱纹脊
总的来讲 , 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样本至少可以解决关于月球年代学、岩石成因、环境变化以及地球动力学等27个基本问题 。 特别是在月球深层地慢特性方面 , 可以有效评估月球地形结构 。
最新发现的月球水分子 , 同样也是在光谱分析中发现了羟基分子的证据 , 目前该理论被假设为水和羟基分子是由太阳风合成而来 。

月球的水和羟基分子或与太阳风有关
【美国曾6次登月,为何还要向中国讨要,由嫦娥五号挖的月球土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