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80000岁,重量600万公斤,全球最大生命体正走向死亡


活了80000岁,重量600万公斤,全球最大生命体正走向死亡


文章图片


活了80000岁,重量600万公斤,全球最大生命体正走向死亡


文章图片


活了80000岁,重量600万公斤,全球最大生命体正走向死亡


文章图片


活了80000岁,重量600万公斤,全球最大生命体正走向死亡


文章图片


活了80000岁,重量600万公斤,全球最大生命体正走向死亡


文章图片


活了80000岁,重量600万公斤,全球最大生命体正走向死亡


文章图片


生命诞生时本身的属性是永生的 , 或者也可以称为“替身永生” , 因为他们只是很简单地复制自己 , 一直到十二亿年前时出现了有性生殖 , 这种效率不高但在演化中更容易取得优势的方式逐渐替代了早期的“替身永生”模式 , 所以我们人类以及万千生命 , 它们都有一个寿命限制!

但在我们的地球上 , 仍然有几处延续了亿万年的永生生命 , 位于美国犹他州中南部鱼湖国家森林公园的Pando , 就是面积最大的一处!

潘多林的位置 , 右上角是鱼湖
全球面积最大的生命体是怎么诞生的?
Pando(潘多林)是一片白杨林 , 这种白杨学名叫做Populus tremuloides , 和欧洲白杨有些区别 , 这是一种高大的乔木 , 最高可以超过25米 , 胸径可达20至80厘米以上 , 树皮光滑 , 秋天叶子就变成金黄色 , 非常漂亮!

这种树木有种子可以繁殖 , 它们雌雄异株 , 一般雌性树龄2~3年即可产生带着绒毛的种子 , 会随风飘散到很远的地方落地然后发芽再长出一片新的白杨林!

但令人惊奇的是 , 潘多林的白杨都是雄性的 , 整片白杨林都由一棵白杨树发展而来 , 这种Populus tremuloides可以除了种子繁殖外 , 还可以从父系的根系中发芽形成新的树木 , 而潘多林则是从大约8万年前的冰河时代由一颗飘到这里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而来的 。

发展到现在 , 这片树林面积已达43.6公顷 , 总重量已经超过6万吨的庞大树林 , 但它们却通过根系连接成了一个整体 , 尽管每棵树木的年龄都不一样 , 最大的超过130岁 , 最小的刚刚发芽 , 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 , 它就是一个生命!

【活了80000岁,重量600万公斤,全球最大生命体正走向死亡】要是人类有这种技能那就太好了 , 但可惜没有 , 因为生命在12亿年前就可以了有性繁殖 , 仅有部分种类在有性繁殖的同时保留了无性繁殖这种方式 。
活了8万岁、重量超过6万吨的潘多林 , 正在走向死亡
但这片巨大的森林正在快速走向死亡 , 据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上文章的调查 , 潘多林的健康状况堪忧!

潘多林的航拍图 , 从1939-2011
潘多林正逐渐变得稀疏 , 犹他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保罗·罗杰斯评估了65块曾遭受不同保护的潘多林分割区域 , 有些被栅栏保护 , 有些则没有 , 但这些区域似乎都没有什么区别 , 因为剩下的都只有年老的树木 , 几乎就没有新生的白杨树出现 。

这几乎就判了潘多林死刑 , 缓期100年执行 , 这些白杨树的寿命大约是100多年 , 未来死一棵就会少一棵 , 潘多林越来越稀疏!作为最重的生命体 , 它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很高 , 因此它的即将死亡引发了全球关注 , 科学界希望能将其拯救回来 。
潘多林为什么会死亡?
犹他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保罗·罗杰斯发现 , 这和潘多林缺乏多样性基因以及潘多林中出现的动物有非常大的关系 。 如此庞大的潘多林 , 只是一片树林一直延续了8万年 , 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 , 因为它从8万年年前开始 , 基因就没有经过更新 , 它对抗病虫害的能力还在史前时代 。 而现代皮甲虫之类的昆虫以及诸如根腐病和溃疡病之类的疾病正在祸害高大的树木 。

原本这也是自然淘汰 , 但另一个原因是骡鹿的泛滥 , 它们会啃食白杨林的幼苗 , 从而导致潘多林的老龄化 。 两个因素中 , 后者骡鹿的泛滥却是人为造成的 , 二十世纪初 , 美国中西部开始了一场消灭狼和灰熊的行动!

其中1926年黄石公园的最后一头北美灰狼被杀死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 此后黄石公园的生态也开始逐渐恶化 , 因为灰狼消失 , 公园内的马鹿没有天敌 , 所以数量暴增 , 它们啃食草皮和矮小的灌木 , 水土大量流失 , 对黄石公园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