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雉:不负责的鸟类家长,生完埋上土就跑,雏鸟生存全靠自学成才


冢雉:不负责的鸟类家长,生完埋上土就跑,雏鸟生存全靠自学成才


文章图片

【冢雉:不负责的鸟类家长,生完埋上土就跑,雏鸟生存全靠自学成才】
冢雉:不负责的鸟类家长,生完埋上土就跑,雏鸟生存全靠自学成才


文章图片


冢雉:不负责的鸟类家长,生完埋上土就跑,雏鸟生存全靠自学成才


文章图片


冢雉:不负责的鸟类家长,生完埋上土就跑,雏鸟生存全靠自学成才


文章图片


冢雉:不负责的鸟类家长,生完埋上土就跑,雏鸟生存全靠自学成才


文章图片


如果提到鸟类 , 肯定有人想到大多数鸟类都是相亲相爱 , 个别鸟类一生都忠贞不渝 , 像老鹰、大雁、燕子等鸟类都是一起雌鸟亲自孵化鸟蛋 , 共同捕鱼雏鸟 , 这也是鸟类的共性 。
但是有一种鸟类 , 却只管生不管养 , 也可以说是鸟中最不负责任的家长 。 它们孵化幼鸟的方式非常特别 , 挖坑深埋 , 好像挖坟一样把鸟蛋产在深坑里再埋上土 , 之后就不管不顾了 , 这种鸟就是冢雉 。

冢雉的雏鸟出生之后需要自己从土里钻出来 , 此时它们的父母早已经不知去向 。 雏鸟只能自学成才独自生活 , 冢雉作为最不负责任的鸟类家长实至名归 。
冢雉和麻雀、燕子的名称类似 , 它们并不是一种生物 , 而是鸡形目、冢雉科下所有鸟类的总称 , 冢雉共有20多种 , 生活在东南亚国家及大洋洲部分地区 。
它们虽然长得像雉鸡 , 其实它们和鸡的亲缘非常远 。 之所以叫做冢雉 , 跟它们挖坟一样的生殖方式密切相关 。


就连母鸡都知道照顾小鸡 , 但是冢雉的表达母爱的方式就非常特别了 , 雌性冢雉生下卵之后就不管不顾 , 撒腿就跑 。
一般的雄性鸟类都会在繁殖之前建好窝 , 然后用自己的美丽的外表或者动听的歌喉吸引雌鸟前来 , 随后在窝里繁育和孵化 , 但是冢雉有些例外 。
以眼斑冢雉为例 , 雄性冢雉不会建巢也不唱歌 , 它会在地上像“挖坟”一样刨一个深坑 , 然后再让雌冢雉在深坑里下蛋 , 最后把蛋用土埋上 , 利用阳光和发酵的热量进行孵化 。

雄冢雉会在生产前的几十天开始挖坑 , 它会寻找阳光充足的地方破土动工 , 用强壮的爪子在地上不断地刨土 , 直到刨出一个深度大约1.5米的深坑 , 然后叼来枯枝败叶和一些腐烂的植物扔进深坑 , 最后便再铺一些细软的植物草叶 。
这仅仅只是施工的一部分 , 然后它会把重新把挖的洞用土埋上 , 堆成土包 , 从外面看上去就像是一座不到一米高的坟冢 。
随后雄鸟会慢慢等到雨季 , 当雨水渗入到底层枯枝败叶中后 , 便会慢慢发酵 , 并逐渐产生热能 , 当内部温度达到30多度的时候 , 雌鸟便会闪亮登场 , 它会把卵陆续地产在这个深坑里 。

下完蛋雌鸟便完成了它的任务 , 不带一点留恋的撒腿就跑 。 后续的工作就交给雄冢雉来做了 。 雄鸟把土重新掩埋上 , 然后便会守在土堆旁边 , 并时常用鸟喙感知土里的温度 。
假如温度过低 , 它会找一些枯枝败叶扔进去或者加厚土层 , 假如温度过高则会扒开土层或者叼出一些树叶 。
待到60天左右后 , 雏鸟就会破壳 。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 , 雄鸟虽然守护了土堆六十多天 , 但是在雏鸟破壳之际却也神经质地跑开了 , 完全忘记了作为鸟爸爸的责任 ,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冢雉爸爸也扬长而去了 。


冢雉雏鸟性别的决定因素和鳄鱼类似 , 都是由温度决定的 。 像眼斑冢雉这样挖深坑产蛋还守护土堆的 , 在冢雉家族中就算是负责的了 。 大多数冢雉都是挖坑、产蛋、埋土、撒腿就跑一气呵成 , 雄鸟和雌鸟都不会照顾鸟蛋 。
能不能生出雏鸟全看天意了 , 土坑内的温度为35度时 , 雏鸟的雌雄比大致为1:1;高于35度时 , 雌性的比例会大为增加 , 低于35度时 , 雄性的比例会大为增加 。

所以冢雉雏鸟出生时 , 就已经没有了爸爸和妈妈 , 刚出生的小冢雉从地下掘土而出 , 它们要独自面对一米多深的土层 , 必须得快速爬出地面 , 钻土的时间就得花费几个小时 。
刚出生的小冢雉就得面对非常残酷的自然环境 , 从小它们就要学会自食其力 , 自学成才独自闯荡 。 冢雉作为鸟类中最不负责的父母 , 确实是实至名归 。 你们说呢?图片来自网络 , 侵联必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