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距今两亿年的石炭纪,成虫后却只能活一天,说的就是它( 二 )
直至它们出现一对或者两对的较黑翅膀的萌芽 , 并以更高等的藻类植物为食的时候才证明了它们稚虫期发育完成 。
此时的蜉蝣并没有足够的力气飞翔 , 于是它们会选择放弃自己的消化道 ,, 随后将自己的消化道充满空气 , 浮出水面让自己进入“亚成虫期” 。
然后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石头或是植物的茎秆上等待一天、到两天的时间 , 让翅膀完全的羽化能够飞翔 , 便进入了我们所看到的成虫期 。
在成虫阶段 , 蜉蝣会完全的放弃进食 , 它们的口腔器官开始退化 , 此时的它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 婚飞交尾 , 繁衍后代 , 也因此它们成虫的阶段一般都是在飞行中度过的 。
也就是说盛开的蒂萨河上出现的蜉蝣并不是瞬间出现的 , 而是蓄势待发了许多年 , 经过一次次的蜕变 , 一次次的进化才飞向河面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
而蜉蝣一般在成虫之后 , 只有几个小时或是一天的寿命 , 有的生命力顽强的可以活过七天 , 但是因为它们主动放弃了进食 , 所以即使生命力在顽强 , 寿命也非常的短 。
这就好比为爱而牺牲的浪漫勇士 , 积攒多年 , 只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 将自己的生命通过另一种方式延续 。
蜉蝣的作用蜉蝣的成虫期十分的短暂 , 并且一生的所作所为十分的机械 , 仿佛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种族不会灭绝一般 。
但其实很多生物的意义并不在于它们所展现出来的一面 , 蜉蝣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首先在蜉蝣生长的四个阶段中 , 不论是哪一个阶段蜉蝣都扮演着初级消费者的角色 , 它庞大的数量也充当着别人的食物 , 以此建立了一个生态链 。
在1675年的时候 , 一个荷兰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蜉蝣的时候发现 , 曾经的荷兰拥有着许许多多的蜉蝣 , 但是如今整个欧洲都不容易找到 。
这就是因为上述所说的蜉蝣对环境十分的敏感 , 在酸性、缺氧的环境中更是无法生存 , 当时欧洲的发展 , 让周边的水质发生了变化 , 蜉蝣数量便减少了 。
而随之一起减少的还有鱼群的数量 , 因为这些鱼群以蜉蝣为食 , 蜉蝣的变少让它们没有了足够的食物 。
这也是蜉蝣的作用 , 充当消费中的同时也充当着其他生物的食物 , 并且还可以当作是水质的“检测员” 。
结语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生物链中的零件 , 无论是少了哪一个 , 生物链的转动都会发生变化 , 甚至是产生巨大的影响 , 我想蜉蝣存在的意义 , 便也是这样 。
基因驱使着它们机械一般的生活 , 它们的脑部很小 , 不足以它们思考更深远的问题 , 于是它们便想着如何做好自己便够了 。
羽化蜕变 , 追求爱情 , 让蒂萨河盛开 , 这就是它们追求的生活 , 我们总是因为感叹世界之大 , 而忘记自身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总是因为不断的变化想法而感到疲惫 , 也许只有像蜉蝣一般单纯、简单的活着 , 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中那些简单的快乐 。
推荐阅读
- 艾滋病起源于黑猩猩,第一个感染艾滋病的人,对猩猩做了什么?
- 人类起源于火星移民?NASA承认,火星存在过生命,发生过战争!
- 学者在距今5000年的史前古墓,发现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
- 大熊猫起源于欧洲?考古发现1000万年前化石,为何后来在中国定居?
- 化石疑似挖出上古螺丝,距今已有3亿多年,会是外星人存在的铁证吗?
- 海底发现飞船遗骸,距今已有14万年,难道冰河时期已有外星人降临?
- 距今2000年的纳斯卡图案! 300米的蜂鸟、200米的蜥蜴,怎么画出的
- 湖北黄冈发现“龙骨”,距今已有6000年,专家:龙可能确实存在过
- 艾滋起源于黑猩猩,第一个患艾滋病的人,对猩猩做了什么?
- 地球生命起源于外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