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每当我们抬头望向夜空 , 总会发现有无数颗行星在闪烁 , 除了少量的行星之外 , 发光特征非常明显的几乎都是恒星 。 大家最熟悉的恒星是赐予我们光与热的太阳 ,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 体积大小是地球的130万倍 , 无疑是太阳系的主宰 。 曾经的宇宙“日心说”阶段 , 理所当然地就将太阳认定为是宇宙的中心 , 也是因为我们肉眼看见的太阳比其它星星都要大 。
可是随着宇宙天体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 我们发现“人外有人 , 天外有天 , 星外有星” , 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众多星系中普通的存在 , 而过去被我们奉为神明的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
人们通过深空望远镜发现 , 宇宙当中存在着许多大体积质量巨大的恒星 , 将太阳与它们对比 , 太阳就像是一个像素点一样 , 非常渺小 。 那么大家知道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大恒星究竟有多大吗?接下来 , 就来一起看看这颗“恒星之最” 。
恒星的种类
恒星依靠内部比较重的微量元素 , 如氢、氦等发生核聚变反应使得自己发光、发热 , 恒星在相互吸引之下还可以聚集在一起 , 形成星团 。
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庞大气态天体 。
恒星的种类非常多 , 太阳属于一颗主序星 , 光谱、温度、亮度体积等是相对不变的状态 , 比较稳定 。 还有食双星 , 顾名思义就是两颗恒星几乎在同一个轨道平面 , 一个有时候会遮住另一个 。
这两种恒星都是比较稳定的 , 还有许多变化异常的恒星 , 被归在了不稳定星当中 。 变化的形式有许多种 , 比如说爆发、脉动等等 。 我们肉眼能观察到的变化就是亮度了 , 因此如果一颗恒星的亮度是有变化的 , 我们称它为“变星” 。 不稳定星当中有脉动变星、长周期变星、特殊脉动变星、耀星 。 目前发现了许多长周期变星和特殊脉动变星 , 天文学家给它们起了特殊的名字 , 如仙王座δ型变星、沃尔夫-拉叶型星等 。
不过在我们日常中 , 使用的分类方法是约克光谱分类 , 与恒星的光度有关 。 分成了白矮星、红矮星、次矮星、主序星、次巨星、超巨星等多个 , 据说太阳在60亿年之后就会从黄矮星变成一颗红巨星 。 等到那时它会膨胀变大 , 吞噬水星、金星之后 , 靠近地球 。 虽然按照光谱将恒星分成了许多种 , 但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颜色还是白色或者浅黄色 。 所以 , 如果大家想用眼睛直接去辨别星空中恒星的种类 , 是不太可能的 。
目前发现最大的恒星这个记录的持有者一直都在变化 , 因为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 , 发现的星体也越来越多 , 这时就会有新的“重量级”选手出现 , 但是有时我们对它们的研究还会出现偏差 , 比如说曾经的巨无霸“盾牌座UY”、“R136a1” , 它们都曾坐拥恒星第一的宝座 , 不过在后来详细的探测后发现有所不同 。
现在人类已知的最大恒星是史蒂文森2-18(Stephenson 2-18) , 它还有两个别名RSGC2-18和Stephenson 2 DFK 1 , 如果在外国的一些论文期刊中搜索这三个名字都会弹出相关论文 , 大家要注意这其实都是同一颗恒星 。 它和盾牌座UY一样也位于盾牌座上 , 按约克光谱的归类 , 属于一颗红特超巨星 , 在1990年时发现 , 发现者是美国的天文学家——查尔斯·布鲁斯·史蒂文森 , 这颗恒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
推荐阅读
- 跟着太空望远镜的视野我们能看多远
- 霍金预言要实现了?美国死亡谷现81.1℃超高温,它是怎么来的
- 又一次震惊了!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白矮星爆炸
- 640光年外,有一颗行星正在下“铁雨”,十分奇特
- 双星系统中的行星可能是宜居的,但它们的形成方式不同
- 黑洞既然会吞噬太阳,地球会不会被黑洞吞噬?天文学家的最新发现
- 一颗质量是木星80倍、由纯金构成的星球会坍缩成恒星吗?
- 地球这样生机勃勃的星球是自然形成的吗
- 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科学家:光速陷阱的存在,孤立了整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