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博士频繁头晕查不出原因,女友做客喝水时发现真相( 三 )


一切准备就绪后 , 小李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下了 。
小李推测 , 下毒者肯定还会再来 , 毕竟他都喝了那么长时间的“毒水”了 , 下毒者为了整他不会轻易放弃 。
果不其然 , 某日 , 小李找借口出了办公室后 , 凶手终于自露马脚了 。
只见监控摄像中 , 一名身着红黑色户外服的男子快步走到小李办公桌前 , 并迅速地将一包白粉末倒入水中 。

而且凶手的脸上还戴着防毒面具 , 他显然是知道白色粉末物质是什么成分 , 很明显 , 那就是他的一个防毒措施 。
小李在手机上看到这个身影后 , 立马便确定了他是谁 。
此人便是和他在同一个办公室以及宿舍里朝夕相处的同事:孙亿 。

孙亿和小李一样 , 也是一名化学博士 。
对于孙亿的投毒 , 小李觉得非常莫名其妙 , 他和孙亿虽然算不上知心的朋友 , 但关系也没坏到置对方死地的地步 。
本来 , 小李还打算给孙亿留几分情面 , 想着如果他及时悔改就不去报案 。
但小李还是低估了人心的险恶 , 在这之后的几月时间里 , 孙亿不仅没悔改 , 反而更变本加厉了起来 , 频繁的对小李的水杯投放化学毒物 。

构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 小李见同事孙亿不知收手 , 于是也不再给孙亿留情面了 , 他开始整理这几月来收集的证据 , 并于2016年1月22日 , 将这些证据交给了长春警方 , 选择报警处理 。
随着警方调查的展开 , 孙亿投毒的原因渐渐浮出水面......
4年前 , 孙亿刚刚到研究所工作 , 此时的小李还只是研究所里的一名实习生 , 孙亿作为证实员工还曾指导过小李 , 带着小李做过几个项目 。
小李结束学业转正正式工作之后 , 两人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
孙亿本以为小李资历比他浅 , 还需要他的照拂 ,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 , 小李转正之后被领导委派了重任 , 让他去管理实验室以及实验室里的人员 , 而这其中便有孙亿 。

本来 , 小李是孙亿管着的 , 这个任命一出 , 小李和孙亿直接换了个位置 , 变成了小李管孙亿 , 简而言之就是小李成了孙亿的上级领导 , 这让孙亿心里很不是滋味 。
更让孙亿无法接受的是 , 小李在当上领导后 , 开始把许多事都交给他做 , 这让他感到疲惫不堪 , 也让他生出了一种小李是故意以上级身份压迫他的感觉 。
就这样 , 忍无可忍的孙亿开始给小李下毒 , 直至小李报案后才停止下毒行径 。

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


被告人孙亿犯故意杀人罪 , 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孙亿得知判决结果后 , 立马提出上诉 , 并在二审法庭说出了一番令人惊讶的话:“我投毒不是故意杀人 , 而是另有目的 。 ”
“我下毒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休息 , 当时的想法就是由于他给我安排的工作比较多 , 每天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 , 我就想休息一下 , 也跟他商量过 , 但他就是不同意 , 无奈之下 , 我就出此下策 , 给他下毒让他头晕难受难以顾及到我 , 我好休息 。 ”
法官:“如果你们领导休息的话 , 你们必然休息么 , 有没有这个规定?”

孙亿:“他只是监督我工作 , 他休息的话 , 就没人监督我的工作了 , 我也可以趁他休息的时候休息一下 , 我没有想杀死他的这种想法 。 ”
法官不相信:“你是学化学的 , 叠氮化钠致死你不会不知道 , 你的说法我们不予采纳 。 ”
孙亿:“如你所说的那样 , 我是学这些的 , 也知道我下毒的量不会造成死亡的结果 。 ”
除此之外 , 孙亿还说 , 他虽然投毒多次 , 但每次投毒的间隔时间都很长 , 在这段时间里小李的身体能充分代谢掉 。

乍一听孙亿此话还挺有道理 , 那他说的是事实么?
其实 , 叠氮化钠一旦进入体内 , 便不会被代谢掉 , 而是沉淀到身体内 。 孙亿一共给小李投毒了1.3克叠氮化钠 , 这个量法官请专业渠道进行了测评 , 达到了致死的标准 。
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了起诉 , 维持了原有的审判 。

孙亿错了么?
毫无疑问他确实做错了 。
从前的下属做了他的领导 , 生出了嫉妒之心的他对小李产生了不满 , 在这种不满的情绪下 , 小李无论做什么 , 孙亿都不会满意 。
法庭上孙亿虽说得好听 , 说他是为了休息才不得已下毒的 , 但也正如法官辩驳的那样 , 他身为一个化学博士 , 不可能不知道叠氮化钠的毒性 , 更何况他一直在给小李下毒 , 长此以往 , 小李迟早要出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