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面向青少年开放约50小时,圆科学梦,未来将走向国际


中国天眼面向青少年开放约50小时,圆科学梦,未来将走向国际


文章图片


中国天眼面向青少年开放约50小时,圆科学梦,未来将走向国际


文章图片


中国天眼面向青少年开放约50小时,圆科学梦,未来将走向国际


中国天眼 , 洞悉宇宙 , 探索星辰大海 , 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 如今 , 孩子们也有了探索宇宙的机会 , 何愁国家不强盛?
一望无际的宇宙星际 , 孩子们一览无余 。
据观察者网报道 , “中国天眼”已经面向全国青少年开放 , 时长占到了观测时间总数的1% , 约50个小时 , 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 可以近距离参观“中国天眼” , 观测浩渺宇宙 。
据相关资料显示 ,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 2020年1月11日正式开放运行 。 总面积占到25万平方米 , 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 ,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且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 目之所及已是130多亿光年之外 , 理论上讲 , 已经接近宇宙的边缘 。

截至目前 , “中国天眼”探索遥远的星际已经2年时间了 , 每年的观测时长约5300小时左右 , 为天文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 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
几乎每个国人都知晓“中国天眼” , 孩子们更是表现出了超强的求知欲 , 会问出一些“充满想象力”的问题 , 更多的还是围绕外星文明 , 例如:FAST能不能联系到外星人呀?能不能观测到黑洞?还有宇宙大爆炸的火球?宇宙有多大?宇宙外有什么?在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充满着无数“天马行空”的问题 , 而这些也是我们的“财富” , 需要及时呵护并挖掘 。

面对“求知若渴”的青少年们 ,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表示 , 小孩子的思想没有任何束缚 , 而且很多是我们想不到的 , 应该想办法将他们的一些想法变成我们可以观测的方案 。

说干就干 ,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以及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面向全国中小学生 , 联合组织了一场大型活动 , 主题为“科创筑梦” , 让他们能密切观测遥远的星际 , 圆自己的科学梦 , 如今正在火爆进行中 , 时间截止今年6月底 。
天文学家们将会对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三个组别分别评审 , 筛选出青少年FAST观测的最优方案 。 武向平说道 , 初步想法是挑选出50名有想法的同学来FAST现场观测 , 近距离接触大国重器 , 与天文学家们共同“探讨” , 经过优化 , 最终选出一个最优方案 , 最终进入FAST实时观测 。
在此之前 , 这一方案并未得到过实践 , 可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 , 结果尚不确定 , 得到的可能是一个启迪 , 或者一篇论文 , 但不管是什么 , 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 当然 , 如果这一想法得到验证 , 有很好地回馈 , 那么将面向全世界的中小学生开放 , 而这便是我国独有的“大国气度” , 也是我国日益强盛的原因所在 。

多年来 , 我国重视科技发展 , “中国天眼”自启用以来 , 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 俨然成为了天文领域的一个观天利器 , 还登上了《自然》杂志封面 , 其在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取得的重大进展 , 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 而且运行效率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
【中国天眼面向青少年开放约50小时,圆科学梦,未来将走向国际】说起它的建设故事 , 总结一下就是“无数个日日夜夜 , 工人们用6670根钢索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视网膜’ , 让人类用8到10年的时间看穿银河系” 。 FAST总工程师姜鹏说道 , 用了13年 , 看了8000多幅地图 , 走遍了300多个洼地 , 最终才将“中国天眼”的位置选定在了贵州平塘县 。 而且没有“前人”可以借鉴 , 一切都得自己摸索 , 包括设计 , “逼出”了很多世界首创 。

建造期间 ,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 拿钢索来说 , 改进索体工艺就花了2年时间 , 进行了200万次疲劳实验 , 这对他们来说却是常态 , 而且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 这才有了如今的超级工程——中国天眼 , 有了中国青少年 , 乃至全球青少年近距离观测宇宙的机会 。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 只有一艘“航空母舰” , 身边没有“护卫舰” , 根本不行 , 未来还要为其配备“舰队” , 并且推动国内外开放共享 , 为人类探索宇宙构建更广阔的平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