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乡土散文:江南早春记

【佛山|乡土散文:江南早春记】佛山|乡土散文:江南早春记

文章图片

佛山|乡土散文:江南早春记



江南早春记江南——一直是萦绕我心头的梦里情人 , 旧历的大年初六 , 在比腊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北方倒春寒里 , 我带着闺宝随同一行热爱旅游的人群 , 不辞舟车劳顿之苦 , 去赶赴一场江南早春的盛会 。 其实未到江南 , 便已知晓彼时的江南已是阴雨连绵半月有余 , 气温尚寒 , 尽管已提前做好了御寒举措 , 然 , 此行程中数日夜寝之寒着实给这群北方大热取暖的人们以无法言说的寒凉之苦 。
南京 , 这座素有“六朝金粉地”美誉的古都 , 我们在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中、夫子庙周边闪烁的霓虹及如织的人流里 , 感受着古都浓郁的文化氛围 。 只是因了时间的仓促 , 馋嘴的宝儿又必须品一品正宗的南京鸭血粉丝 , 粗略地浏览了王导、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乌衣巷等遗迹 , 随着这如许名人、忠臣、雅士故居遗址相继入目而来 , 我更加深深的谴责自己学识的浅薄粗陋 , 同这拥挤的人流一起沦为庸人、俗人……历史的风尘终是被淹没于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里 , 东晋王谢家族的鼎盛繁华 , 至刘公所在的中唐 , 便已是其堂前燕子飞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 , 有多少凄美的故事留与后人评说 , 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李香君逃不过“桃花薄命 , 扇底飘零”的悲惨结局 , 栖霞山下 , 出家为道 , 爱之忠贞不渝 , 今人又有几何?!是遇人不淑 , 还是生逢乱世?个中因果 , 谁又能参透?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 , 微雨燕双飞”偶然飘入视野 , 无从考究 , 独自揣摩该是风流词人于此处邂逅才情俱佳的歌女 , 翌年 , 故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 , 睹物思人的深深感怀吧!
杭城于我三年前有过一面之缘 , 只是那时节 , 仲秋的朗日清风让苏堤的垂柳满目葱绿 , 远处的雷峰塔、保俶塔远可观影 , 五十元的船费便可近观断桥及三潭 。 而今时才是真正的烟雨江南之意境 , 西子湖畔 , 苏堤尚未春晓 , 绵绵雨丝下 , 伞下游人依旧饶有兴致的各种搔首弄姿、频频拍照 。 入骨春寒并未阻挡些许树丛里或红、或粉、或白的 , 我叫不出名字的花朵竞相争芳吐艳 。 导游小魏持一口浓重的南京口音却不失流利的标准话 , 介绍着杭州的风土人情 , 名胜古迹 , “东南形胜 , 三吴都会 , 钱塘自古繁华 。 烟柳画桥 , 风帘翠幕 , 参差十万人家 。 ”

宋城 , 整个景区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 各色小吃、当地特产、风土文化 , 琳琅满目尽展南宋繁华 。 宋城千古情整台演出引经据典 , 将感人至深的爱情传说、民间传说和西湖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 每一篇都以众多的表演艺术元素再现了气贯长虹的抗金名将悲壮故事、缠绵迷离的西子传说、盛况空前的皇宫庆典以及一派欢天喜地的盛世繁荣 。 宋城此行 , 还有令我惶恐至极的步步惊心 , 一向自诩胆大的自己终于在五指不见、如泣如诉、鬼影绰绰、鬼魅魍魉的鬼屋里彻底崩盘 , 我在目不敢视、步态踉跄、跌跌撞撞中冲出这《洗冤录》蓝本的建造现场 , 见得天日的那一刻 , 真想伸手暴揍一顿大笑不止的闺宝!!

2月14日 , 西洋的情人节 , 晨光破晓 , 于细雨蒙蒙中我们踏上去苏州的路途 。 逢此节日 , 又遇江南早春微雨 , 谁不希望邂逅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只是接连数日 , 我并未见妩媚的江南女子 , 更别提悠长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丁香女子 。 苏州耦园 , 印象不属深刻 , 唯有细雨绵绵中 , 那几株鹅黄的腊梅花寂静开放 , “俏也不争春 , 只把春来报” , 这可爱的春之信使是如此地让人心生垂怜 。 又喜沈家后花园的假山绿植给我们提供了秀几张江南行的美照平台 。
木渎古镇素有“秀绝冠江南”的美誉 , 这里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乡 , 途遇沈寿故居 , 孤陋寡闻的我们哪晓得沈寿是何许人 , 问起当地百姓才知是清朝著名绣女 。 自顾寻找历史古迹之时 , 瞥见白墙黛瓦、乌篷船划过的小桥流水间正在为游客拍照的当地影师 , 同行美导张姐提议让宝儿也拍几张古照留念 , 于是一袭粉裙略显佳人风华 , 虽不绝代 , 却也堪称可爱俏佳人 。 玉笛笙箫、羽扇轻抚、油纸伞下 , 二八年华的江南女子跃然于古镇的一隅 , 张姐的朋友圈一经发出 , 大有集赞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