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


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10秒460毫秒 , 长征2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 火箭飞行约577秒后船箭分离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60公里、轨道倾角41.36度的初始轨道 , 该轨道与空间站运行轨道共面 , 入轨约6.5小时后 , 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对接 。

长征2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起飞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是天宫空间站任务的第8次发射、第3次载人发射、在轨建造阶段第2次发射 , 杨利伟谈及神十四飞行乘组在轨开展工作的意义时披露 ,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空间站是一个T字形三舱基本结构为主 , 航天员在上面通过我们的工作会形成一舱、两舱、到三舱 , 当然这里面不包括我们本身的飞船还有货运飞船 , 将来我们可能会有六舱同时在太空当中的工作状况 , 他们(航天员)对这些操作和初始设置对于我们空间站的建成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2F遥十四火箭分离

神舟十四号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对接口画面
这其实并不是第一次披露天宫空间站的六舱设计 , 实际上该空间站正是对标180吨级构型进行的相关设计 , 三舱T字形构型本身就预留了各类拓展资源 。
“三舱”变“六舱”具体怎么实施?
天宫空间站三舱T字形构型指的是天和核心舱两个侧向停泊口分别对接问天号实验舱Ⅰ与梦天号实验舱Ⅱ 。

左下方是天和核心舱第二象限停泊口 , 用于对接梦天号实验舱Ⅱ 。 (画面由舱外航天服摄像机拍摄)
早在三年前的载人航天总体部成立十周年宣传视频中就曾出现两个核心舱同框画面 , 当然我们并不能据此判定额外的舱段是否是天和二号 。

两个核心舱同框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并不会止步于三舱构型 , 比如目前在轨飞行的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贴有“天和一号”字样的魔术贴 , 既然有“一号” , 那么自然也应该有“二号” 。

节点舱双向承压舱门处“天和一号核心舱”魔术贴路标
为了确保天宫空间站任务的万无一失 , 工程总体将任务划分为三个阶段 , 分别是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在轨建造阶段、常态化运营阶段 。 天宫空间站任务框架下的前6次发射都属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工作 , 此阶段需要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气闸舱出舱、大机械臂运作、大型柔性太阳翼等诸多关键技术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此阶段天和一号的全称是“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 , 完成该阶段工作通过综合评审达标后 , 天和一号才正式在轨转正为“天和一号核心舱” 。
【天宫空间站规模翻倍至180吨,航天员杨利伟披露:将来可能有六舱】按照计划 , 如果此前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综合评估不达标 , 不具备后续在轨组装建造的条件 , 那么就会发射针对在轨问题改进升级的“备份核心舱” , 所以说天和核心舱确实不仅仅只有1个 。

天和一号核心舱
天宫空间站充分总结吸取了人类以往各型空间站的经验与教训 , 整体构型设计遵循同一平面原则 , 将主要舱段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平面 , 这样做有利于空间站太阳翼规避相互遮挡问题 , 此问题比较突出的空间站是“和平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