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春节过年的习俗 家乡过年的风俗

农村过年有很多习俗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 。腊月二十四 , 要把家里的家具收拾干净 , 然后再把屋子里里外外彻底打扫一遍 。它不仅让中国新年变得干净 , 而且还有清理一年的霉运以迎接来年好运的意义 。所以腊月二十三 , 农村要把灶神送走 。在这一天 , 我们要吃汤圆 , 烤糖果片 , 给灶王爷吃糖果 。我们祈祷灶神上天堂多说好话 。愿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依然平安!正如灶王爷神龛前的对联所说:天道说好 , 回宫带来好运!腊月二十三 , 又称“小年” , 是中国传统文化祭拜灶神、打扫房屋的日子 。煮糖是我们祭拜灶神最喜欢的事情 , 所以大家都会在这一天祭拜灶神 , 然后就有煮糖吃了 。评书“二十三 , 香瓜棒”指的是每年腊月二十三 , 向灶神祭煮糖 。有“三官四民四船五船”之说 , 即政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举行灶祭 , 一般百姓在二十四日举行灶祭 , 府船在二十五日举行灶祭 。
腊月二十三 , 灶神祭祀完毕后会被送走 。腊月二十四 , 会给人打扫卫生 , 上馒头、炸糕、包子 , 招待亲戚、客人 。腊月二十八 , 过年要杀一头大猪 。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杀猪 。你要请村里的屠夫杀猪 , 也就是今天的屠宰专业人士 。农历三十剃头、洗澡、换新衣、贴对联 , 为春节做准备 。农村除夕前夕 , 接祖有一定的仪式和礼仪 。在家里的正房 , 要准备香案、香炉、烛台、鲜花、水果和食物等供品 , 在祭坛上供奉祖先的排行和画像 。然后父母和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离大门不远的十字路口去拜见祖先 , 在香盘上奉上香架、茶、水果供品和蜡烛 , 一起在十字路口跪下 , 摆好所有供品 , 烧好香架 。父亲祈祷:傅氏家族的祖先将回家过年 。祈祷结束后 , 大家一起跪拜磕头 。磕了三个头 , 父亲拿着香盘走了回来 。这时 , 我们开始放鞭炮 , 迎接祖先回家过年 。大家一起回家 , 给事先摆好的香案敬上香盘 。他们烧香 , 烧框 , 磕头 , 再拜 。祭拜结束后 , 他们再次在院子里放鞭炮 , 迎接祖先回家过年 , 迎接新年的到来 。
农村腊月三十晚上要吃长面 , 也是团圆饭 , 叫哨子面 。吃完饭 , 大家都睡不着 。他们必须一起守夜 , 这也被称为守岁 。为了大家30个晚上不睡觉 , 大人可以喝酒喝茶聊天 , 小孩可以打牌 。没人在乎你这一天可以玩到天亮 。那个年代 , 没有电视 , 没有手机 。为了让大家保持清醒 , 30号晚上有各种小吃 , 水果 , 零食 , 糖果 , 还有刚出锅的宵夜 , 水饺 , 烧饼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 。通常早上五点 , 人们洗脸洗手 , 准备各种供品 。香火是先祭祖 , 再祭灶神、门神、土地神 。大人在前面拖着香盘 , 我们小孩子在后面负责鞠躬磕头 。礼拜前后需要一个多小时 。在所有的崇拜之后放鞭炮是我们孩子的工作 。这些都做好之后 , 就是农村最重要的工程了 。我们这些孩子向长辈磕头拜年 。一般都是从最高代到最后一位长辈磕头 。给每个长辈磕头的时候 , 长辈都会给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红包 , 叫压岁钱 。虽然钱不多 , 但对我们来说还是很开心的 。当年农村条件落后 , 经济更困难 。那时候长辈拜年的压岁钱最多也就一元钱 , 平时几毛钱就够了 。记得舅舅在银行工作 , 算是国家干部 。因为很多年没走动了 , 给了我们五块钱拜年 。我高兴得以为是个大红包 , 爸妈也不敢让我们拿 , 觉得孩子吃不消 。
【农村春节过年的习俗 家乡过年的风俗】大年初一 , 我先给爷爷奶奶 。我爸妈磕头拜年后 , 给我叔叔伯伯亲戚长辈磕头 。大年初一 , 我一般不去亲戚家 , 只给家里人(爸爸的哥哥)拜年 。二是离家出走(我妈第一线) 。我的孙子给我的叔叔(爷爷)拜年 , 我的侄子给我的伯侄关系(阿姨)拜年 。去我三表哥家(我爸爸的叔叔)给我远房叔叔拜年 。我是初五才给普通亲戚朋友拜年的 , 到初十五才能去拜访亲戚朋友 。十五年过去了 , 最后一年基本结束了 。农村的正月十五也是最热闹的一天 , 也可以说是过年的高潮 。秧歌和社火都要出动赶三场 。也就是说 , 在农历正月十五 , 所有的社区消防队都会聚在一起表演 , 比如秧歌、舞狮、舞龙、踩高跷、唱大戏等等 。这一天 , 各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都会出门听戏文 , 和社区的篝火一起看热闹 。有的地方还有赏花灯、猜灯迷 , 也是农村青年男女相亲相爱的最佳场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在农村 , 也有吃元宵、赏灯、猜灯谜的热闹场面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