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晋卿岛现状:森林覆盖率超90%,现代基础设施健全

衢州|晋卿岛现状:森林覆盖率超90%,现代基础设施健全

文章图片

衢州|晋卿岛现状:森林覆盖率超90%,现代基础设施健全

文章图片

衢州|晋卿岛现状:森林覆盖率超90%,现代基础设施健全

文章图片

衢州|晋卿岛现状:森林覆盖率超90%,现代基础设施健全

文章图片

衢州|晋卿岛现状:森林覆盖率超90%,现代基础设施健全

文章图片

衢州|晋卿岛现状:森林覆盖率超90%,现代基础设施健全

文章图片

衢州|晋卿岛现状:森林覆盖率超90%,现代基础设施健全

在我国蔚蓝的大海之中 , 雪白的珊瑚礁岛之上 , 有一片绿色的风景在轻柔的海风中招展 , 这就是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岛群最南端的晋卿岛 。
晋卿岛和附近的甘泉岛、金银岛、珊瑚岛、广金岛、全富岛、银屿等岛屿组成了永乐环礁岛群 。

永乐环礁岛群
碧蓝海中的绿岛晋卿岛面积大约0.21平方公里 , 是一座长950米的椭圆形沙洲岛 , 沙滩上的沙粒细小洁白 , 又有色彩缤纷的各色贝壳点缀 , 经常使拾贝者乐不思蜀 。
岛上绿色植被茂盛 , 长有麻枫桐、海岸桐、羊角树、银花桐、木麻黄等树木 , 为鸟类提供完美的栖息天堂 , 枯萎风干的树根也成为摄影师们镜头中不可多得的景色 。
根据清朝文献记载 , 这里曾经有过十多米高的树木 , 粗大的树干需要几人合抱 , 成群海鸥的粪便也使土质变成黑色 。
不过如今岛上像记载中那样高大的树木已经不在 , 地面上也都覆盖上20-40厘米厚的白沙 。

晋卿岛
2016年 , 人们在晋卿岛东北侧发现一个深洞 , 当地渔民称之为“龙洞” 。 后经探查 , 该洞为目前世界最深的海洋蓝洞 , 被称为“三沙永乐龙洞” 。
晋卿岛海面下较大的礁盘孕育着种类丰富的海洋生物 , 其中海龟和养殖场中的海参尤为出名 。 常来岛上打渔的渔民们也逐渐在此地长期居住 。
这里还是天然的避风港 , 常有往来船只为躲避台风来到这里避风 , 慢慢地 , 在岛上居住的人越来越多 , 在繁忙的捕鱼期时能达到一百多人 。
在岛上 , 还曾经出土过铸有“圣宋元宝”字样的北宋年间铜钱 , 可见在宋朝时候这里就已经有过一定规模的贸易交流 。
随着来岛的人越来越多 , 人们往往也都能在这里得到自己所需求的财富 , 于是有人在岛上盖起了两座小庙 , 并刻上“有求必应” , 以感谢上天给他们的馈赠 。

晋卿岛
名字的由来有细心的人会发现 , 晋卿岛的名字与周边的金银岛、珊瑚岛等岛屿的名字不同 , 没有根据岛屿的特点命名 , 那么“晋卿”的名字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其实 , 晋卿岛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 。
清朝末年 , 饱受西方列强压迫之苦的满清朝廷急于寻求方法改变现状 , 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 建立了福州船政局 。
1871年 , 从福州船政局出厂的以伏波将军马援命名的“伏波号”正式为国效力 , 开始巡游南疆 。
此后 , “伏波号”屡建战功 , 包括参战中法马尾海战和驱逐入侵台湾的日本舰队 , 而正是这次驱逐事件使日本痛定思痛 , 从此大力走上大力发展海军的道路 。

“伏波号”
1909年 , 重新修复并加装重炮的“伏波号”赶赴西沙 , 奉命驱逐盗采鸟粪的日本商社 。
这是我国近代海军建立以来第一次巡游南海 。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 , 在“伏波号”途经这座充满生机的绿色小岛时 , 为它命名为“伏波岛” , 并立碑“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至此” , 在岛上竖起了黄龙旗 。
这是它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 , 也是西沙群岛上第一次飘扬起祖国的旗帜 。

李准像
时间到了民国时期 , 由于法国人从殖民地越南渡海 , 强占了我南沙群岛九座岛屿并加以命名 , 民国政府开始对南海诸岛开始重新命名 , 由于当时改名是对照外文称呼的汉译 , 于是“伏波岛”被重新命名为“都兰荞岛” 。
1947年 ,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民国政府以中文再次为南海众岛屿重新命名 , “伏波岛”正式更名为“晋卿岛” 。
“晋卿”之名 , 是纪念永乐皇帝朱元璋时期的海上强国三佛齐国国王施晋卿 , 联合郑成功打败海上巨匪陈祖义 , 保当地百姓一方平安的功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