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天眼”曾花2.6亿修建,如今却杂草丛生锈迹斑斑,望周知


全球“天眼”曾花2.6亿修建,如今却杂草丛生锈迹斑斑,望周知


文章图片


全球“天眼”曾花2.6亿修建,如今却杂草丛生锈迹斑斑,望周知


文章图片


全球“天眼”曾花2.6亿修建,如今却杂草丛生锈迹斑斑,望周知


科学技术在进步 , 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一直在进行 , 这说明了人类对于太空的无限憧憬 。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 , 航天事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 只要经济水平得到提升 , 就能发展科学技术产业 , 否则只会拉开各国之间的距离 。
不仅如此 , 科学技术还是实现致富的本质之一 ,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俄罗斯等 , 基本都是这样 。 虽然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息 , 但是在太空的探索上 , 各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 主要体现在望远镜方面 。 尤其是射电望远镜 , 它是科研人员在20世纪后期研发的一款用于观测、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一种设备 。
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天体射电的频谱、强度、偏振等 , 还能接收射电波的定向天线 , 进行信息记录、处理等等 。 相比传统的光学望远镜 , 射电望远镜接收的电磁波更短 , 而且不会因为天气这一因素受到干扰 , 还能穿过云层进行发送 。 简而言之 , 射电望远镜接收电磁波不会受到气象因素、星际、星际尘埃云的影响 , 拥有全天候工作的特点 。

正是这样 , 人类观测宇宙空间的范围越来越大 , 不会因为一些因素而受到干扰 。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取得的四项重大发现就是通过射电望远镜发现的 , 分别是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 , 它们还被称为“四大发明” 。 由于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就像一口“大锅” , 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天眼” 。
迄今为止 , 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已经建立了类似一口“大锅”的射电望远镜 。 其中 , 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 , 它在1974年开始建设 , 累计花费了2.6亿 。 最初 ,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直径只有305米 , 随着研发人员的不断探索 , 后期的直径达到了350米 。 那么 , 美国为何耗费大量资金、精力建设这样一口“大锅”?
它的目的十分简单 , 就是为了观测天体 , 检测微弱天体的射电信号 , 为了在科技市场上站稳脚跟 。 但是 , 由于科技水平十分有限 , 20世纪60年代的射电望远镜接收的天体射电能源只有几滴雨水提供的能量 , 几乎每个国家的射电望远镜都是这样 , 根本无法检测微弱天体的射电信号 。 为此 , 天文学家展开了调查 , 最终发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

归根结底 , 都是因为射电望远镜的直径无法实现详细信息的观测 , 当时全球最大的两台射电望远镜——美国格林班克、德国埃费尔斯贝格 , 它们的直径低于100米 。 为了实现遥远天体的观测 , 美国在波多黎各斥资建立了阿雷西博工程 。
为了庆祝阿雷西博工程的建成 , 美国利用阿雷西博发送了一连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合而成的信号到可能存在生命的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 , 并被人们称为“阿雷西博信号” 。 如果阿雷西博信号得到了地外智慧生命的认可 , 就会出现DNA含有的化学元素序号、核苷酸的化学式、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太阳系成员的信息以及人体等图案 。
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 , 阿雷西博工程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 并给天文学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 。 由于阿雷西博的外观看似一口“大锅” , 而且十分庞大 , 因此成为一些影视作品的“亮点” , 包括《黄金眼》、《接触》等影视作品的一些场景都是基于阿雷西博进行拍摄的 。

不过 , 当时的阿雷西博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太空的信息 , 这是否意味着太空没有存在外星人?其实不然 , 对于这一问题 , 可能没有哪位科学家可以解答 。 因为迄今为止 , 科学家们一直没有发现外星人的踪影 。 可能存在外星人文明 , 可能存在文明层次高于人类的外星人 , 外星人可以发现人类 , 但是人类无法发现外星人 。
因此 , 关于“太空是否存在外星人”这一件事 , 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 随着时间的积累 , 美国宇航员为了扩张发展规模 , 并把研究目标放在类似“哈雷”这类光学镜方面 , 研发一款可以用于地球外部进行轨道部署的光学镜 , 导致阿雷西博工程的地位一落千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