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郭进拴|恩施大峡谷( 二 )






母子情深 , 好一幅温馨感人的画面 。 在这旷无人烟的大峡谷里 , 慈母紧紧地拥抱着孩子 , 亲吻着孩子 。 她知道 , 只要稍一松手 , 孩子便跌于脚下的万丈深渊 。 于是 , 一天又一天 , 一年又一年 , 历经千万年 。 我想:顽石尚且如此 , 何况人乎?天地间 , 唯母爱最伟大!走下山 , 已经疲惫之极 , 原本以为已经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 准备打道回府 。 导游告知:还有云龙地缝景点未去 。 此时 , 已近黄昏 , 须抓紧时间去回 , 于是 , 其余人留下休息 , 我们4人又马不停蹄地朝云龙地缝奔去 。 云龙地缝与大峡谷的景观绝对不一样:大峡谷在地面以上 , 云龙地缝在地面以下;大峡谷是山之奇 , 云龙地缝是水之妙 。 这里一切离不开水 , 水是这里的主宰 , 水将云龙地缝冲蚀得千姿百态 , 五彩斑斓 。 这带水的名字多好听:天水暗河、飞瀑流泉、玉液灵芝、水珠窗帘 , 等等 。
道路更加崎岖 , 两边的风景越来越多 , 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 石竖琴 , 石蘑菇 , 石暖气片 , 金元宝 , 玉如意 , 大自然妙手偶得 , 却又巧夺天工 , 把寂寞荒凉的一条山路点缀得是生动鲜活 , 意趣盎然 。 将近峰顶 , 前面绝壁上一棵古松斜地里挂在半空 , 人们纷纷在这棵迎客松前拍照留影 。 再往前 , 群峰兀立 , 雪压枝头 , 一处石缝勉强只能容一个地侧身而过 。 有人试着将它命名“廉关” , 说是吃得肥头大耳的贪官一定不能通过 。 我说应当叫做“美人关” , 一则苗条淑女才能通过 , 二则膀大腰圆的英雄是过不了这道关口的 。




以后似乎是阴山 , 石梯路上多有冰雪 。 游人太多 , 一路都是人挨人慢慢前行 , 热身的目的不能达到 , 心里滋生起失望的情绪 。 峰回路转 , 前面一夹壁处人头攒动 , 看去却没什么风景 , 埋头向前 , 要出家门 , 才发现右面远方 , 两峰之间 , 一根石柱卓然挺立 , 在苍天云海里卓尔不凡 。 赶忙退了回来 , 在观景台上取了几幅镜头 。 再往前近去 , 原来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一炷香”:高150余米 , 最细处仅4米 , 擎天一柱 , 到近处才发现它的根部还在脚下数十米 。 在它头顶上 , 几棵小树迎风而立 , 风雪之中 , 宛然就是袅袅的香烟!好一炷亭亭玉立的高香!
穿过大楼门 , 前面赫然写着“天路” , 渐行渐慢 , 人员阻塞 。 原来 , 前面一段下坡非常陡峭 , 人行困难 , 一队穿着“人保财险”字样的人积极维护安全秩序 。 等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 , 我们才被放行 , 平台右边一溜长排着拇指峰、小指峰、玉笔峰、玉女峰等景点 。 下那段结着冰的石梯子路 , 一不留神滑了一跤 , 然后小心翼翼地扶着藤状扶手慢慢下行 。 路过一处“母子情深”的景点之后 , 进入一段群峰环绕的峡谷 , 人工石梯螺旋状盘旋而下 , 极陡极险 , 一个中年男子几乎是双手着地爬着往下梭的 。 出了这段名为“云梯入凡”的险路 , 面前豁然开朗起来 , 心里一松:终于走过这段惊心动魄的天路 , 回到凡间来啦!
不知不觉想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 , 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栗深林兮惊层巅 。 ”天姥山一定没有诗人笔下想象得那么壮美 , 大峡谷却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战栗和惊异!从前山走到后山 , 总体就好像爬了一个英文字母“M”;从下马威的序幕开始 , 到云梯入凡回到人间 , 沿途仿佛是一个石林大观园 , 在曲曲折折、沟沟壑壑中不断给游人呈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恩施大峡谷|郭进拴|恩施大峡谷】



沿着石面栈道 , 欣赏沿途风景 , 便进入由水组成的世界 。 脚下河道暗流涌动、碧水潺潺;两岸陡壁飞瀑狂泻 , 流泉喷发;头顶崖檐滴水如雨、水帘挂满洞 。 就连这里的石头因水的冲刷便“点石为金”:五彩黄龙瀑布下 , 河床的石头形似玛瑙 , 随便收藏一块便是千万年古董 , 价值连城 。 植物也因水的滋润而身价不凡 , 普遍的小草竟冠以“灵芝玉液” 。 还有一处 , 至今我都没有搞明白 。 那水同样是从山上狂泻而下 , 形成一股巨大的瀑布 , 是乳白色的 。 我站在近旁久久观察:它犹如一块洁白的丝缎 , 悬挂在空中 , 然后跌落到河谷 , 摔得粉碎 , 形成一滩琼浆 , 似乎很粘稠 。 再准确一点说 , 有点像奶 , 但是 , 峡谷也有奶吗?由于时间紧迫 , 对云龙地缝没有来得及仔细品味 , 一路连走带跑 , 虽走完全程 , 却走马观花 。 尤其是到了终点 , 从河谷攀爬楼梯至地面 , 楼梯窄而陡 , 加之湿滑 , 我们几乎是一口气攀爬上去的 , 累得气都喘不上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