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郭进拴|恩施大峡谷( 三 )


一线天 , 顾名思义 , 通道狭窄 , 岩壁陡峭 , 抬头望天只有一线 。 实际上 , 大峡谷的一线天并不是一条直线 , 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 , 也不可能是一条直线 , 只是取名而已 。 步入其中 , 整个人被高崖包围 , 高崖拔地而起 , 高耸入云天 , 通道狭窄 , 特别压抑 , 道路在一线天中拐弯 , 光线幽暗 , 周围怪石嶙峋 , 窄处侧身而过 , 有趣又奇特 。 只要你留心 , 身边处处是风景 , 在大峡谷 , 在七星寨 , 双目所及之处都是风景 , 可能是一块奇石 , 一座独峰 , 也可能是一只响彻山谷 , 众人开心的学鸟叫声 。 每个人看过“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不一样后 , 风景只是变了一个模样 , 换了一种风采 。 大峡谷到底有多高 , 我想告诉大家 , 快要与天齐 , 直插云霄了 , 如能攀登 , 定不负美景 。 山顶最高海拔1800米 , 地缝海拔1400米左右 , 落差大 , 极富观赏性 。 我们来是晴天 , 阳光普照 , 光线哪儿都好 。 据说雨游大峡谷 , 又是另一番景象 , 雨天的大峡谷 , 云海翻腾 , 仿佛天上人间 , 如遇雨过天晴 , 还能看到彩虹 , 大片云海 , 在阳光照耀下 , 似大片雪原 , 薄雾缭绕 , 恍如仙境 。




道路指示牌显示我们已走了2299步 , 已到达1697米的高峰 , 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翻译 , 到达绝壁栈道时 , 我不敢相信自己已置身山顶 。 绝壁栈道 , 2007开始建设 , 更多像是悬崖栈道 , 建在离地面300米高的垂直绝壁上 , 全长488米 , 足空临下 , 心惊胆战 , 心理凉飕飕的 , 腿脚有点发软 。 栈道全程扶梯 , 临时休息时 , 我只敢往山下看了一次 , 孩子们没我们这么害怕 , 背靠扶梯拍照合影 , 这些险奇景点她们特别喜欢 。 倒是爱人 , 开车辛苦不说 , 玩得也不轻松 , 头发像洗过头一样 , 全部湿透 , 下台阶时 , 双腿瑟瑟发抖 。 绝壁栈道是沿着山体而建 , 别具风情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远望群山耸立 , 连绵不断 , 村庄、农田、河流、公路 , 尽收眼底 。 车辆在公路上行驶 , 如同蚂蚁在爬行 , 一切都历历在目 , 让人心旷神怡 。。
当我来到回音谷时 , 我被路旁一位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所感动 。 女孩身着浅红暗黄交杂的民族服饰 , 一个人坐在石缝下编织手链 。 她低着头不敢看着路过的行人 , 只是一个人埋头认真编织 。 红线在她细小的指尖跳跃、翻滚着 , 如同潮水时起时伏 。 点线面的浮动如同艺术的流动美 。 当我们走过她的面前 , 她嘴里哼道:“大爷!买个香包吧 。 ”那甜美细腻的声音似乎是从唇边流出来的 , 声音有着年少的胆怯和淡淡的亲和力 。 我们停下来和她聊天 , 她只是低着头小声回应 。 当她抬头为我们拿香包时 , 我看到了她的脸庞--一双葡萄般水汪汪的眼睛 , 小小的鼻子和嘴唇 , 暗红的脸颊竟流露出一丝阳光般的笑容 。 我问她:为什么没有念书 , 却来这里卖香包?她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放假了 , 我来这里卖香包是为了攒钱 。 等有了钱我就可以给自己买好看的笔和童话书 。 ”听了她的回答 , 我心里深深得感动 。 这是一个多么单纯的理由 , 可这又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 。 山里的孩子 , 你过早的担负起家里的责任 。 我拿着香包不舍的离开 , 心里默默的祝福这位令人感动的小女孩 。




大峡谷 , 奇特的一炷香依旧耸立在你的怀抱里 , 我走近你唯有惊叹 , 却不能解读你的奥秘 。 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特殊的恩赐;大峡谷 , 你虽没有华山的刚毅 , 没有桂林的清秀 , 但是你有着别人未曾拥有的美丽 。 大峡谷 , 今天我走近你 , 让我看到了你的魅力 , 让我读懂了你的神奇 。 正是“奇峰飞石依硒都 , 天赐胜景似宝珠 。 踏浪仰止香一炷 , 世人莫错大峡谷” 。
大峡谷 , 谢谢你留给我的感动 。 在不久的将来 , 我想我还会回来看你!不舍终究也要离别 , 我把这些最真挚的文字留给你 , 留给这片我深爱的土地——恩施大峡谷 。

郭进拴 , 1958年5月出生 , 笔名\"智泉\"、\"郭笑\" 。 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 。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 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 , 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 , 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 。 1980年参加工作 , 曾任《乡音》主编 , 《豫西报》副刊编辑 , 《风穴文艺》《沧桑》执行主编 , 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 ,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 , 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 《华夏风情·观音文化》执行副主编 , 《大香山》执行主编 , 《河南报告文学》主编 , 《鹰城》《尧山》总编辑 。 现为《文艺界》《智泉流韵》《文学艺术家》《豫西作家》总编辑 , 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 , 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 ,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 , 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 ,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 ,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 策划并组织了中国作家石人山笔会、中国作家温泉笔会、全国网络作家西安笔会、全国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天龙山笔会、中原不锈钢笔会、宝丰肖旗笔会、皂角树笔会、平顶山市首届报告文学大赛、“圣光杯”、“中原不锈钢杯、“天晟杯”、“金庚杯”、“孝贤杯”、“慈善杯”、“全国战疫”征文、“老区建设杯”征文大赛等全国、全省、全平顶山市的大型文学活动 , 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 , 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