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天文台牛晨辉博士后在整理FAST数据时 , 发现了一例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 。 在同一束波扫过的10秒钟内 , 这个信号源共爆发了三次 , 20秒后另一个波束在邻近位置又探测到一次爆发 。
根据漂移三秒的结果 , 研究员把信号源缩小到了5角分的范围 , 根据国际惯例 , 这个快速射电暴根据日期被命名为FRB2019520B 。
上面我们说过 , 先前的快速射电暴虽然也有重复的 , 但也是在一个短暂的窗口期内 , 但这个FRB2019520B在后续的跟踪观测中不断有信号传来 , 有时候是十几次 , 有时候是几次 , 但信号没有间断过 , 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持续活跃的重复FRB 。
为了更精准地定位它的家乡 , 科学家申请了美国甚大阵列望远镜的观测 , 并将它的位置定位在了亚角秒的范围内 。
随后研究员们又马上组织了对宿主星系的光学观测 , 通过美国帕洛马和凯克望远镜的观测 , 得到了两组光谱 , 两份分析结果都表明 , FRB2019520B的宿主星系是一个距离我们30亿光年的矮星系 。
根据色散值这一特征数据 , 研究人员还发现 , 这个FRB的近源电子密度远高于其他的FRB , 这意味着宿主星系中有着极为复杂的电子密度分布 , 信号源在离开星系时历尽了千辛万苦 , 此后在宇宙中的旅程反而比较顺利 。
这种复杂的电磁环境和FRB20121102A有些相似 , 科学家认为 , 它们有可能代表了快速射电暴演化的早期阶段 。
从无到有 , 从一闪而过到重复出现
我们对快速射电暴的了解在一步步加深 , 随着样本的持续增长 , 科学家有望在几年内揭开快速射电暴的神秘面纱 。
尤其是未来FAST将执行“快速射电暴巡天”优先重大项目 , 一定会更快的建立全新的快速射电暴演化图景 。
推荐阅读
- 希特勒带领的2000名科学家神秘消失,他们究竟去向何处?
- 南极冰川下究竟隐藏着什么?是外星文明还是远古遗迹?
- 时间的秘密被发现,存在2种扭曲方式,实现任意一种将改写宇宙
- 185亿公里外,太阳系边缘地带,人类指令曾被旅行者2号“拒绝”?
- 4500岁高龄!长达180公里!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被发现,它究竟是什么?
- 长度180公里,澳大利亚海草是世界最大生物,它是如何生长的?
- NASA科学家:外星人或已到过地球,他们不是碳基生命
- 越分享越富有,给即是得,因为它符合能量流动的基本法则
- 科考队南美雨林中发现“恐龙遗种”,幼时无羽毛,翅膀还长着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