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见闻|恒星故事之飞马座、鲸鱼座


星见闻|恒星故事之飞马座、鲸鱼座


文章图片


星见闻|恒星故事之飞马座、鲸鱼座


文章图片


星见闻|恒星故事之飞马座、鲸鱼座


文章图片






星相学上 , 恒星星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系 , 星座的个性和性格、代表的事物与所在的黄道星座息息相关 , 而其它的星区星座 , 也会对行星产生一定的影响 。 如果你晓得天空的浪漫 , 就来看看这漫天星座 , 虽然可能看起来更偏天文的意味 , 好像和占星也并不特别相关 , 但不管是西洋占星还是中国的三垣二十八星宿 , 都十分重视它们 。 恒星也常为命盘带来更恒定、更长远的影响 。
飞马座

飞马座星图

飞马座位于仙女座南 , 很容易寻找 , 因为在天空中飞马座的三颗主星β、α、γ和仙女座α组成一个巨大的四边形 , 这便是马腹 , 它的下半身立在云雾之中看不见 , 从β到如η、π和从β到μ、λ、κ , 这便是马的两只前腿 , 从α经ξ、ζ、到θ、ε是马颈和马头 。 整个星座便被想像为从墨杜萨头颈中 , 跳出来的珀耳修斯的坐骑 , 一只大飞马——珀加索斯 。

神骏的飞马

鲸鱼座

鲸鱼座星图
鲸鱼座是全天第四大星座 , 它东西50° , 南北25° , 占有 广大的天区 。 它位于猎户西边 , 横卧于金牛和双鱼之南 。
古时的星图将鲸鱼座画成一条可怕的大鲸鱼 , 口中吐出一条带叉的舌头 , 伸着粗大的利爪 , 再加上它那条可怕的尾巴 , 确实像一个兴风作浪的大妖怪 。 在星座的东北角α、λ、μ、ξ、ν、γ六颗星组成鲸鱼的头部 , α是它那可怕的大嘴 , δ和ο星是鲸鱼的脖颈 , ζ、θ、η、β、是鲸鱼巨大的身躯 , 从ο到π , τ到υ是鲸鱼怪伸出的两只粗大的前爪 , 从β到ι是拖在身后的大尾巴 。

可怕的鲸鱼怪

鲸鱼座ο星是一个很奇怪的变星 , 它以330日为一个周期 , 从2等变到10等 , 光度变化很大 , 是一个长周期不规则变星 , 由于它自己有不规则的脉动产生了变光 。 一年里这颗星只能被看到两个月 。 ο星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440倍 , 是一颗巨大的红巨星 。 位于座内τ星西南的变星UV也是一个有趣的星 , 它会在很短的时间内 , 数秒或数十秒 , 光亮便激增到它的最大光度 。 保持十分钟到数十分钟便又急剧地下降 , 好似闪闪发光 , 有人就说它是颗“闪光星” 。
变星是亮度发生变化的恒星 , 通过长期观测 , 人们对变星的本质逐渐地了解了 。 变星可以分为两大类 , 一类叫几何变星 , 一类叫物理变星 。 两颗子星互相绕转的双星 , 在绕转时互相掩映而引起亮度的变化 , 这样的变星叫食变星 , 它们是几何变星中的一种;有些星星由于它们本身的物理原因而引起亮度变化 , 它们是物理变星 。 到七十年代已经发现两万多颗变光星 , 其中大部分是物理变星 。
除了新星 , 人们最先知道的变星就是鲸鱼ο星 , 它以 “鲸鱼怪星\"而著名 。 这颗星光度的变化是呈周期性的变化 , 它是长周期变光星的典型 。 第二个发现的变星是英仙β星 , 古代人们称它为“变化的精灵〃 , 它奇异的光变 , 不禁使人想起墨杜萨那颗可怕的头 。 英仙β是由于两颗子星互相掩映 , 所以光度变化很有规则 , 是一颗交食双星 。 继这两颗变星被发现之后 , 1686年发现天鹅x星 , 1704年发现长蛇R星等变光星 。 以后发现的变星越来越多 。 有些特殊的天区里 , 变星特别多 , 例如在银河中心或球状星团里 , 就有许多变星 。
在仙王座有一颗典型的脉动变星——仙王δ星 , 我国称它为造父一 , 它是造父变星的代表 。 经研究 , 人们认为仙王δ是一颗半径不断变化的星球 。 它是一颗超巨星 , 平均半径为4500万公里 , 60倍于太阳的半径 , 可是它的半径最大时与最小时相比 , 相差1000万公里 , 这是它变光的原因 。 造父变星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变化周期与它的光度有严格的关系 , 因此只要测出它的变光周期 , 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出它的距离来 , 因此造父变星被称为“量天尺” 。
【星见闻|恒星故事之飞马座、鲸鱼座】文字部分整理自《星座与希腊神话》--------
Chapter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