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后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迎来了“报复性离婚”


上海疫情后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迎来了“报复性离婚”


文章图片


上海疫情后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迎来了“报复性离婚”


文章图片


上海疫情后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迎来了“报复性离婚”


近日 , 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大上海艰难找回烟火气 , 报复性消费会来吗?》的文章 。 据了解上海虽然复工复产了 , 但是很多小店的经营并不容易 , 还有很多小店能够保持不亏钱就已经谢天谢地 。 人们预期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网友在评论区给出了答案 。
有网友表示 , 钱都没有 , 怎么报复性消费呢?
还有网友表示 , 在上海剪个头最便宜的都要50元 , 还不包括洗和吹 。 这么贵还怎么报复性消费呢?

通过网友的反应可知 , 上海想要报复性消费并不容易 , 因为很多人的收入在封控期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 另外 , 很多产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 人们更没有报复性消费的实力了 。
上海虽然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 , 但是却迎来了报复性离婚 。
6月8日 , 澎湃新闻发表题为《上海离婚预约爆满?消化存量、短时集中申请 , 但各区冷热不均》的文章 。 文章指出 , 随着各机关单位开始对外办理业务 , 离婚部门成为了比较忙碌的一个部门 , 很多人在预约登记离婚 。 很多人出现了预约不上的情况 , 记者发现只有6月20日有少量的名额空余 , 在7月8日之前 , 其余时间的预约全都是约满状态 。

有网友将上海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之为“报复性离婚” 。
那么问题来了 , 疫情期间不是增加夫妻关系的好时机吗?为什么反而更有利于离婚呢?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 当夫妻决定离婚的时候并不是在最近两个月才开始有征兆的 , 而是很早之前就有裂缝了 , 疫情只不过是感情破裂的加速器而已 。
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疫情期间非常考验一个人的人脉关系 。 上海封控初期 , 很多家庭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 , 以至于家里的存粮并不是很多 , 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断货的情况 。 可能大家会想到在社区团购的APP上买菜 , 你能想到的 , 别人也能想到 , 每天都有上千万人抢菜 , 抢到的概率还是挺低的 。
【上海疫情后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迎来了“报复性离婚”】不管怎样 , 抢菜的任务大多会落在老公的身上 。 如果抢不到该怎么办呢?老公就需要利用一切人脉来搞需要的食物 。
可是封控期间 , 就算你的人脉很广 , 想要搞到食物也是很难的 。 京东、三只松鼠的投资人徐新在上海的别墅里依然出现了断粮的情况 。
即便这样 , 老婆可能会认为别人家的老公都搞到菜了 , 你为什么搞不到?老婆会通过一次次的抢菜 , 对自己的老公从失望到绝望 。

第二、相处时间增多 , 更容易放大彼此的缺点 。 没有人是完美的 , 或多或少都会有缺点的存在 。 有的人可能是不喜欢洗衣服 , 有的人是不会做饭 , 还有的人是有点任性 。 这些缺点其实都是可以忍受的小问题 , 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行 。
平日里 , 大家都要上班 , 相处的时间比较短 , 下班见面的时候会增加一种亲密感 。 可是疫情封控之后 , 彼此天天四目相对 , 每个人的缺点都会被现实生活给放大 。 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忽略对方的缺点 , 努力寻找对方的优点 , 这也是没问题的 。 问题是大多数人会盯着对方的缺点不放 , 最终就容易引发矛盾和争吵 。
第三、收入的减少带来的焦虑感 。 疫情的本身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安全感 , 可是假设公司经营困难 , 大家的收入都出现了下降 , 面对即将要还的巨额房贷 , 内心还是会比较焦虑的 。 人在焦虑的环境中就容易变得暴怒和非理性 。
如果夫妻双方收入都下降 , 那么双方可能会时不时就来一次吵架 。
上海出现的这次离婚潮让我想到了很多创业者经常遇到的问题:跟其他创始合伙人发生矛盾 。
其实 , 大多数创业者跟合伙人发生争吵也是跟夫妻离婚经历的内容是一样的 , 只不过情感不太一样而已 。

创业者与合伙人合伙就像是结婚 , 结了婚之后就要齐心协力把公司弄好 。 可是由于双方经常在一起共事 , 难免会发生矛盾 。 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好好解决 , 那么散伙是很正常的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