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地窖温度那么高,古代穷人为什么不挖地窖避寒,而非要在户外被冻死?( 二 )


为什么在地面上的房子能够取代流行几千年的坑洞呢?
所谓 , “人往高处走 , 水往低处流” , 形容人从洞穴里钻出来 , 再恰当不过了 。
在坑里虽然有一定的温度 , 但是依然潮湿 , 而且容易滋生细菌 , 事实上也容易塌陷 , 安全系数差 , 最重要的一点是 , 排水是一个大问题 , 挖再好的坑 , 排水也是一个问题 , 原谅我是学文的 , 至今没有想到假如水流坑里 , 应该怎么解决的问题(我猜想窑洞大概是里高外低?)
如果能够从地面上盖房子的话 , 同样能够遮风挡雨 , 在排水问题上自然是不用操心了 , 所以 , 不要怀疑古人的打洞能力 。

回到问题本身 , 既然挖坑的门槛这么低 , 为何还会有穷人冻死呢?
其实 , 想要冻死一个人挺难的 , 不说别的地区 , 就我们东北地区来说 , 基本上再冷的天也很少有冻死的人 , 我们知道棉花是在明朝时期才开始在全国推广的 , 在之前并不是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 东北就已经存在政权 , 说明人还是经得起冻的 。
在我小的时候 , 经常遇到有乞丐或者流浪汉冬天的时候钻进柴火垛里面取暖 , 有点稻草就能顶得住 。
我想 , 只要吃饱饭 , 身体产生热能的话 , 稍微有御寒的东西 , 就不至于冻死 。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 , 古代真正冻死的穷人并不是缺乏住的条件 , 而是缺乏吃的 , 失去热能来源的话 , 人就真的容易冻死了 。
你看饿过肚子的杜甫早就看明白了这个道理 , 他有一个名句是:“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 ”

你品 , 你细品!
这里面揭露了一个残酷社会现象 , 如果人是冻死的话 , 那么对应的应该是人家房子高大还暖和 , 这里却说吃的 , 那是因为有钱人家的酒肉吃不完都臭了 , 而穷人呢?饿得就剩皮包骨了 , 怎么还能低得了寒冷 , 于是就冻饿而死 , 冻不是关键 , 饿才是关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