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贵向支付宝、微信支付发起挑战
微信、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大战尚未结束 , 新一轮的移动支付战争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了 。
2020年以来 , 美团、拼多多等电商企业在移动支付领域频频试水 , “快抖B”等短视频巨头也在跑步入局 , 一时之间由互联网新贵们掀起的新一轮移动支付浪潮 , 迅速在国内市场蔓延开来 。伴随着众多新巨头的入局 , 移动支付战场也在发生着新的改变 。
(配图来自Canva可画)互联网新贵们开启移动支付竞赛在被传代替拼多多成为2021年春晚“红包互动独家合作伙伴”后不到一周 , 抖音支付就正式上线了 。紧密的节奏 ,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两个事件之间的关联 。
抖音抢滩支付看似突然 , 实则早有“预谋” 。早在2018年 , 字节跳动就涉水金融业务 , 当时字节跳动就申请了“多闪支付”、“多闪付”、“多闪钱包”等多个支付服务相关商标 。2019年字节跳动又申请了抖音支付的商标 , 2020年字节跳动再次申请“DOUPAY”商标 。从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 , 其抢滩移动支付的野心 。
紧随字节跳动之后 , 快手、B站也先后公开了自己的移动支付计划 。去年11月 , 快手通过现金+股票的方式 , 收购了支付机构易联支付的股权 , 从而间接拥有了支付牌照 , 并在随后推出了“老铁支付”;B站支付也于日前正式推出“B付” , 不过截止目前它还没有拿到支付牌照 。
事实上 , 不只是短视频巨头 , 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新贵们 , 也都毫无例外地参与到了移动支付的大战之中了 。此前有市场传闻称 , 拼多多旗下的多多钱包 , 曾有计划通过春晚活动来推广其支付系统 , 但此番春晚营销易手于抖音 , 无疑让后者占据了先机 。
其实早在2020年12月正式推出多多钱包之前 , 拼多多就已经砸钱收购了上海本地的付费通支付有限公司控股权 , 从而间接持有了移动支付牌照 , 正式杀入了移动支付领地 。另外 , 美团支付、小米支付 , 也在频频试水自家的金融产品 。
虽然各巨头所处领域并不相同 , 但在布局上却仍有不少相似之处 。比如 , 新巨头们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通过投资收购的方式取得支付牌照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 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方面国家金融监管政策趋严 , 新的支付牌照申请不易;另一方面 , 互联网巨头业务扩张 , 急需建立自己的移动支付入口 。各方因素推动之下 , 收购也就顺理成章了 。
缘何选在此时从布局过程来看 , 各家巨头布局移动支付的方式虽有不同 , 但战略初衷确是殊途同归 。
首先 , 发展支付是新巨头们的业务需要 。以短视频巨头快手为例 , 它在2016年就上线了直播业务 。其商业模式是 , 用户通过购买快手虚拟打赏礼品 , 获得收入分成 。这一模式在2017年到达顶峰 , 占据了其总营收的95.3% 。
在此基础上 , 快手又衍生出了电商和在线营销服务 。其招股书显示 , 截止去年末 , 快手现有1.7亿直播日活跃用户中 , 月平均付费用户已经达到了6400万 , 平均每位用户的打赏金额在45.2元 , 数据已经相当庞大 。
再来看其电商业务 , 日前快手的电商交易规模 , 也已经达到了上千亿的体量 。在此基础上 , 快手发展支付自是势在必行 。同样的业务逻辑 , 也适用于以短视频起家的B站和抖音 。
而对于做电商的美团、拼多多来说 , 做支付更是不可或缺 。电商业务向来就离不开商品流、物流、支付流三个基本要素 , 这对于美团、拼多多而言自然也不例外 。那么 , 支付对互联网巨头如此重要 , 为何当初不做呢?归结起来 , 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
首先 , 是巨头们前期投入做支付体系不划算 。具体来说 , 做支付需要巨大的商流、用户量支持 , 而美团也好、拼多多也罢 , 它们在发展早期无法形成这样的规模 , 这种情况下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研发资源做支付 , 远不如掏钱(支付手续费)给微信、支付宝 , 由它们代劳划算 。
其次 , 是战略选择上的取舍 。无论是美团还是拼多多 , 其在诞生之初就面临强大的外部竞争 , 这就要求它们必须聚焦核心业务扩张 , 暂时战略性“放弃”做自己的支付体系 。而如今巨头发展移动支付的内外部条件 , 均已经具备(海量的用户、强势的市场地位等等) , 应时而变也势在必然 。
最后 , 越来越严的互联网监管也是重要的外部诱因 。国家有明文规定 , 平台方不能够截留用户的钱 , 但这对于缺乏支付体系的平台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毕竟 , 支付渠道是第三方的 , 用户之间的交易却都是来自本平台的 , 这种交易与支付割裂的情况 , 极容易滋生一些违法操作 , 由此诱发监管问询 。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量 , 巨头选在此时发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
更现实的战略考量当然 , 从巨头布局移动支付的后续动作来看 , 它们发展移动支付或许还有更大的企图 。
以抖音支付为例 , 2020年字节跳动先后完成了对中融小贷、武汉合众易宝的收购 , 拿下了互联网小贷和第三方支付牌照 。2个月后 , 抖音又连续上线了两款信贷产品—-“放心花”和“Dou分期” 。
“放心花”主打小额消费 , 额度最高可达1万元且不可提现 , 产品形态非常接近“花呗” 。但是就消费场景而言 , “放心花”仍然十分有限 , 目前主要支持抖音APP内购买Dou+时使用 。相比之下 , 采用邀请制的“Dou分期”则向“花呗”更近了一步 。
根据抖音电商官方号介绍 , “Dou分期”是针对抖音用户的信用支付产品 , 为定向邀请制 , 平台只会给少数信用良好的商家提供分期服务 , 商家开通之后普通用户也可以使用“Dou分期” 。用户使用“Dou分期”付款 , 抖音平台会直接将货款支付给商家 。这样一来 , “Dou分期”拓展了消费场景 , 而商家也能够更好的销售商品 。
从这些布局不难看出 , 抖音做支付不只是为了完善其固有的业务闭环 , 更重要的是拓展新的业务可能性 。
事实上 , 互联网流量巨头对于金融业务的渴望早已不是新闻 , 小额信贷产品更成了很多流量巨头的标配 。尤其是在当前线上流量见顶的情况下 , 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寻求更多的变现路径 。
以拼多多、美团为例 , 近年来随着拼多多、美团的用户量 , 相继创历史新高之后 , 用户增速逐渐放缓 。这种情况下美团、拼多多纷纷开始将盈利 , 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 , 拼多多实现了历史上首次盈利 , 美团更是在2020年实现了多个季度的盈利 , 这种变化也从侧面佐证了巨头战略的调整 。
因此新巨头们选在此时加码金融业务 , 自然有扩大盈利业务的考虑 。毕竟 , 对于既有流量又有用户消费场景的互联网平台来说 , 金融业务无疑会是一个简单而且容易的流量变现生意 , 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
能否成为新的第三极力量?随着各路巨头竞相加码移动支付 , 巨头间的“火药味”也浓了许多 。对此甚至有声音认为 , 新进场的巨头们 , 正在挑战原有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市场地位 , 但现实恐怕远没有那么简单 。
从目前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来看 , 微信和支付宝所形成的“双寡头”格局依旧稳固 。据艾瑞发布的市场监测报告显示 , 2020年上半年支付宝、微信 , 分别占据着55.6%、38.8%的市场份额 , 两家合计占据94.4%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 其他不到6%由壹钱包、联动钱包、快钱、苏宁支付等第二梯队移动支付公司占据 , 且各家占据的平均市场份额不到1% 。从这也不难看出 , 移动支付第一、第二梯队之间的差距之大 。
事实上 , 由微信、支付宝形成的“双寡头”格局从2015年就已经形成 , 第二梯队的企业用了六年时间仍然没有完成逆袭 。刚刚萌芽还处在试水阶段的互联网新贵们 , 凭借移动支付逆袭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
【互联网新贵向支付宝、微信支付发起挑战】因此 , 短期来看 , 新入局的移动支付企业 , 并不会影响到支付宝、微信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强势地位 。不过 , 从长期来看 , 作为移动支付市场举足轻重的新势力 , 新巨头们移动支付的推出 , 必定能够进一步完善其移动生态、强化其市场影响力 , 使其成为影响移动支付市场的重大变量 。
推荐阅读
- 介绍儿童从几岁开始刷牙
- 三角形的四心用向量如何表示
- pdif接口是干什么用的
- 互联网云技术科技公司的口号
- 早安语录朋友圈精彩短句
- 用户运营知识解读 互联网用户运营是什么
- 奋发向上的好句好段摘抄
- 详解其整个流程作用 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8个步骤
- 方向盘很涩怎么回事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 基本职责详细介绍 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