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西女子1200万存款被银行职员私自转走,法院如何判( 三 )



于是 , 在送走王某之后 , 她迫不及待地找到了丈夫和儿子 , 跟他们说起了这件事 。
父子在听完丁女士的话后 , 纷纷表示反对 , 认为那个王某是故意和她套近乎 , 然后趁机骗她的钱 。
“妈 , 你以后离他远一点 , 他不像什么好人 , 肯定是来骗你钱的 。 ”小王有些无奈地对母亲说道 。
可丁女士却反驳道:“你别看谁都是坏人 , 人家都没跟我说什么理财产品 , 还是我主动问的 。 ”
小王很了解自己母亲的倔脾气 , 便没有再说什么 , 只是嘱咐她不要把重要证件之类的交给那个王某 。
之后 , 求财心切的丁女士又去咨询了好几家银行的理财产品 , 经过一番对比之后 , 竟然发现王某所在的清徐县农商银行的利率最高 。
随后 , 丁女士主动给王某打去了电话 , 表示自己要购买他们银行的理财产品 。
王某得知后 , 便“好心”劝丁女士不要一次购买这么多 , 先拿出几百万来试试水 。

听到王某的话后 , 丁女士觉得有几分道理 , 于是在2017年的1月份 , 丁女士从自己1200万的存款当中取出了400万交给王某 。
而王某在拿到了丁女士的400万之后 , 又以赠送礼品为由要来了丁女士的存款单据和身份证 。
对此 , 丁女士心里感到十分疑惑 , 但在听到王某说到礼品是一台冰箱和电视机时 , 她心里的疑虑就被打消了 , 将自己的身份证和存款单据交给了王某 。
到了2017年8月份的时候 , 丁女士向王某索要理财的凭据和身份证 , 但王某却以理财未赎回这样的理由 , 一直拖着不给 。
在丁女士的多次催促下 , 王某在11月份的时候 , 给丁女士拿来了十几万的现金 , 声称这是她购买理财的收益 。
丁女士拿着沉甸甸的现金 , 心里原本的那些疑虑和不安也全都被打消了 。
之后 , 丁女士又在王某的哄骗下 , 购买了100万的理财产品 。 她的丈夫和儿子得知这件事后 , 纷纷劝她不要相信那个王某 , 更不要继续往里投钱 。
可此时的丁女士已经被王某所蛊惑 , 失去了理智 , 任凭家人们如何劝说 , 她都不肯回头 。
在之后的一年当中 , 丁女士再也没有收到任何一笔利息或者是存款单据 。
每次 , 丁女士向王某索要时 , 对方也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敷衍她 。
经过整整一年的等待 , 丁女士也开始逐渐对王某产生了怀疑 , 并想要报警 。

可就在这个时候 , 丁女士的银行卡上被转入了543万元 , 王某十分得意地告诉她 , 这是她购买理财产品的利息 。
随后 , 丁女士和小王去银行查询了一下卡上的余额 , 果真发现上面被存入了543万元 。
此时此刻 , 丁女士心中对王某的怀疑便彻底被打消了 , 甚至还把自己剩余的钱全都用来购买王某所说的理财产品 。
丁女士此时心里还在暗喜 , 自己一下就赚了这么多钱 。 但到了2019年的时候 , 她却发现自己银行卡的余额为0时 , 才彻底慌了神 。
她急忙给王某打去电话 , 可电话里传来的却是“无人接听” 。
顿时 , 丁女士倒在儿子小王的怀里 , 哭成了泪人 。
小王见状 , 急忙拨打了报警电话 。

最终结局当地警察接到报警后 , 立刻赶到了丁女士所在的银行 , 在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 , 警方立刻派人着手办理此案 。
他们先是传唤了清徐县农商行的负责人进一步了解情况 , 同时将准备逃到国外的王某给抓了个正着 。
随后 , 丁女士将王某告上了法庭 , 让其归还自己的1200万存款 。
很快 , 法院便判处了王某无期徒刑 , 但丁女士的1200万存款仍未追回来 。
为了拿回自己的巨额存款 , 丁女士将山西清徐县农商行告上法庭 , 让其把自己的本金和应得的利息全都还给自己 。
但对于丁女士的行为 , 银行方面却并不承认 , 他们坚称王某骗取丁女士的钱 , 是他自己的个人行为 , 和银行无关 , 并不是银行的过失 。
为此 ,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谈判和诉讼 , 持续了将近1年多的时间 。

2021年9月2日 , 清徐县人民法院针对此事做出了一审判决 。
法院认为储户丁女士应当承担80%的责任 , 清徐县农商行承担20%的责任 , 并且按期给予丁女士相应的赔偿金 。
对于这样的判决 , 法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 他认为丁女士作为一个成年人 , 在明知王某的行为存在欺诈的前提下 , 仍旧把自己的重要证件和资金交给他 。
丁女士的这番行为没有尽到保护资产的义务 , 因此才会判她承担主要责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