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前言】
原来 , 有人认为 , 张衡的地动仪是一种伪科学 , 不能当真 。
对此 , 很多人不能接受 。 毕竟张衡地动仪曾专门出现在教科书上 , 史书中也有相关记录 , 怎么可能会是假的?一时间 , 群情激愤 , 他们撸起袖子就在网上和人辩论 。
但随着辩论的深入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自己 , 也开始怀疑张衡的地动仪...
其中 , 一名中科院院士更是直接表示:就是房梁上吊一块肉 , 也比它强!
此言一出 , 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
那么 , 张衡的地动仪真的是伪科学吗?中科院院士这样说的依据究竟是什么?
- 【张衡创地动仪】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 , 涌现了不少巧夺天工的物品 。 除了四大发明外 , 张衡的地动仪同样为人熟知 。
每当地震来临 , 都会有人感叹如今的地震监测系统 。 同时 , 他们也会联想到地动仪 , 赞叹古人的智慧 。 毕竟在条件如此简陋且不方便的古代 , 就已经有人造出了监测地震的仪器 , 这不得不让人钦佩、自豪 。
不过 , 有一部分人认为 , 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的来临这种说法 , 其实是错误的 。 据相关史料记载 , 地动仪只能得知是何处发生地震 。
当时车马较慢 , 消息传递不及时 , 等地震的消息传到朝廷 , 再由朝廷派人赈灾抢险 , 其实已经耽搁了很长时间 。 如果有仪器可以感知到是哪个方位出现了地震 , 朝廷就可以及时派人救援 。 而地动仪的诞生 , 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
在《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中 , 仅30多年间就已经发生了26次大地震 。 而张衡 , 就生活在那个地震频发的时代 。
地震来临时 , 山崩地裂 , 江水泛滥 , 雕梁画栋的建筑也在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 。 地震过后 , 横尸遍野 , 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 流离失所 。 不只是对百姓 , 对国家来说 , 那也是严重的损失 。
张衡曾亲历地震 , 更能体会那种切肤的疼痛和绝望 。 他下定决心 , 要做一件仪器减少天灾带来的苦难 。 于是 , 张衡为此常年累月地研究 , 思索地震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
多年之后 , 张衡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 , 终于在公元132年成功造出了可以感知地震的仪器 , 并为它取名为候风地动仪 。
那不仅是中国被发现的最早的地震仪 ,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地震仪 。
据相关史料记载 , 地震仪使用精铜铸造而成 , 直径大约八尺 。 乍一看 , 它的形状很像一个有着圆顶 , 侧面附着神龙的酒杯 。
从史料来看 , 地动仪面世后 , 众人皆持怀疑态度 , 很多人并不相信它能显示地震方位 。 但一件事的发生 , 让他们改变了看法 , 也让后世之人十分敬佩 。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 , 地动仪上的一个铜球突然掉进了下方的蟾蜍口中 。 但很明显 , 当时的京师并没有任何地震的迹象 。 于是 , 众人更是对张衡的地动仪不屑一顾 。
在茶余饭后 , 他们常常拿这件事来讨论 , 以此为乐 。 但几天后 , 陇西突然传来急报 , 说是前几天那里发生了一场地震 。 众人一对时间 , 恰好是铜球掉落的那天 , 方位也正好对应 。
经此一事 , 众人纷纷直呼不可思议 , 对张衡的能力也开始极为信服 。
自那之后 , 人们开始重视地动仪 , 甚至还有专门的史官负责记录它的变化 , 以便地震发生时可以及时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