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塑瓦脊是什么,陶塑瓦脊的由来作用
陶制品一直是中国历史文化上的一朵奇葩 , 这些陶制品大多有着高颜值 , 并且在生活上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许多的古代建筑以及生活用品中都少不了的东西 。陶塑瓦脊就是一种应用在传统寺庙的独特特征 。
【陶塑瓦脊是什么,陶塑瓦脊的由来作用】那么 , 本期民族文化一起了解陶塑瓦脊的由来作用 。
瓦脊艺术是中国岭南地区汉族传统祠庙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 其作用主要力图增加祠庙艺术表现力 , 使屋顶有崇高感 , 使建筑有丰富华丽的外天线 。用民间的语来说 , 这种屋脊才够“威” 。代表作为佛山祖庙 。屋顶上栩栩如生的琉璃陶塑故事人物瓦脊 , 别具一格的灰塑 , 山墙上纤巧细腻的砖雕 , 各类玲珑剔透的漆金木雕装饰 , 以及粗犷古拙的石雕等 。
以独具特色的陶塑和木雕最突出 , 故事题材有“甘露寺”、“天仙配”、“李元霸伏龙驹”、“荆轲刺秦王”、“夜战马超”等 , 所刻划形态各异的人物共计不下上千 , 常为游客所津津乐道 。这些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 无论从设计造型上 , 艺术性、思想性上 , 均体现了当地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 。因而 , 祖庙赢得了国际友人“东方艺术之宫”的美誉 。
陶塑瓦脊上的装饰题材 ,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汉族民间的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等 。这些造型精妙绝伦、釉彩鲜艳夺目的瓦脊 , 也反映了当时石湾陶塑业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之高 , 并为近现代石湾陶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石湾陶塑“瓦脊公仔” , 俗称人物瓦脊 。这是一种高浮雕艺术 , 把浮雕陶瓷装置于屋顶瓦脊的宽面中 , 是清代中叶石湾发展建筑琉璃陶瓷中出现的一大品类 。人物瓦脊作为陶瓷建筑装饰艺术的出现 , 与粤剧流行和影响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
石湾艺人能够把粤剧的连台大戏搬到瓦脊作为建筑装饰 , 无疑是一项划时代的创举 。它的成就为近代陶塑艺坛栽育出一朵永不凋谢的名花 , 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工匠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 , 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
石湾陶塑瓦脊为古建筑增添了异彩 , 它是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 装饰精微 , 构思巧妙 , 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石湾陶器制作初期大概可以上溯于唐朝 , 下至北宋 , 逐渐兴盛 , 到明清时期而达繁荣阶段 。石湾的陶店号在明代已称为“祖唐居” , 至清末时名家辈出 , 行会组织日益精细 , 根据初步统计 , 共有二十四种行会之多 。
石湾陶塑瓦脊的烧制历史非常久远 , 据资料记载 , 陶塑瓦脊在唐末时期已有生产 , 到明清更趋兴盛 。前期生产的陶塑瓦脊上的装饰图案主要是一些花鸟、瑞兽、山水等吉祥或辟邪意义的浮雕图案 。但自清代末期 , 尤其是咸丰以降 , 随着广东粤剧的兴起和发展 。
清代岭南一带的祠堂庙宇、富家豪宅大都喜用佛山石湾陶制人物、动物等装饰屋脊 , 称为石湾陶制瓦脊 , 又称“石湾花脊” , 这使汉族传统建筑的地方性特色尤为明显 。佛山祖庙的陶塑瓦脊是整个建筑群的一项重要特色 , 堪称岭南地区汉族传统建筑装饰的一个典型代表 , 其蕴含了精湛的石湾陶塑工艺技术和丰富的岭南地区汉族传统文化价值 。
以粤剧传统剧目中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题材的人物瓦脊受到广大人们的欢迎 , 甚至有些瓦脊艺人将整部折子戏搬上瓦脊 , 将戏中有代表性的场景 , 用艺术概括的表现手法 , 组成了连景式连环画般的故事内容 , 其人物多达几百个 。将粤剧折子戏搬上瓦脊装饰 , 体现了石湾人对粤剧的热爱 , 也是石湾陶塑艺人的一大艺术创举 。
【结束语】陶塑瓦脊如今大多应用于汉族传统寺庙之中 , 如今的大多数传统建筑中依旧会有着这种特殊的工艺 。陶塑瓦脊的应用不止于中国 , 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也是有着很大的名气 。
推荐阅读
- 井底之蛙的故事,井底之蛙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世子是什么意思?世子和王子一样吗
- 搞到了是什么意思
- 四月是你的谎言讲的是什么要具体
- 民生信用卡最低还款额是什么意思
- 人模狗样的反义词是什么
- 问道装备封印追击率什么意思 问道装备封印追击率是什么意思
- MIPS的含义是什么
- 蚝鼓是什么
- as是什么意思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