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差异之石狮丧葬

【历史文化差异之石狮丧葬】喜事是热闹的,丧事是庄严的,自古都是恒定不变的原则 。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在人们心中都是相当重要的 。中华民族文化众多,各民族的习俗都不一样 。地域的不同也会导致习俗的不同 。下面一起来民族文化里看看石狮丧葬吧 。
丧家门口悬挂白布,门上贴白色挽联;分派堂亲到诸亲戚家“报丧” 。被报亲戚,应给报丧者一杯清水,让其嗽上一口,余者倒掉以示添“彩气” 。
老人去世后,多在翌日由“土公”将尸体抬移入棺,并用冥纸、面巾填塞“寿内”,然后封棺钉盖 。其时,道士做法事,唢呐哀鸣;倘有生肖与死者相克的,应自回避,以免冲煞 。倘为妇女去世,应待其娘家亲眷观看后,方可入殓 。
入殓后,即将死者用过的衣物,草席等物送至村外荒郊焚烧,俗称“送草”或“送脚尾” 。
“送草”后设置灵堂,堂上立置纸龛和死者遗像,灵柩停放堂中,四壁列置亲友送的挽幛、花圈 。就近另设“丁忧所”,接待亲朋故友及有关人士吊唁 。亲友邻居的赙仪,俗称“金银礼”,由族亲专人签收 。守灵时日少者1昼夜,多者3~7日 。守灵期间,每早由媳妇、女儿在龛前哀号;崇佛信道者大多还“做功德”,请僧道摆神坛,做法事,超度亡灵 。
出殡时,棺夫先把灵柩移至宅外开阔地,孝男孝孙跪列两旁 。孝眷跪地哭挽,行过“棺前祭”,送葬队伍徐徐行进,锣鼓阵阵,哀乐齐鸣,哭声凄切 。出殡队伍前面、左右均有数人沿途“压金银”、鸣放鞭炮 。有的还特制一面“灵旌”,由族中命相最好的年青人骑马执旌于队列之中 。同时,聘请一位武官骑马殿后 。
灵柩抵达墓地,先祀“后土”,再行墓前祭 。诸礼完毕,棺木落土,孝眷以丧服掬土一?,依次绕墓地一周,徐徐将士撤入墓中,俗称“帕土” 。此后即由送葬族亲邻里合力封盖墓穴 。尔后,送葬队伍红灯前导“归虞”,俗称“返主” 。丧家设宴飨客 。“返主”后,立纸龛满7日,即行“倒龛”,把厅堂中之纸龛焚烧 。丧事完毕之后,丧家要以咸煎、粽子(后改为咸糕子及饮料)答谢亲友邻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