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大溃败:一场无差别绞杀( 二 )


这个时候 , 稳才是王道 , 愿意投身币圈的只会更少 。
【比特币大溃败:一场无差别绞杀】总而言之 , 当今的世界经济现状 , 是上游材料涨价 , 下游的老百姓又没钱 , 整体传导几乎处于断裂的边缘 , 随时“半身不遂” 。

过去三周超过1680万美国人失业
所以从长期看 , 尽管今天有所反弹 , 币圈出现短暂的狂欢 , 但更有可能进入一段长期的下行通道 , 甚至不排除最终成为一种泡沫资产 。
如果说得更严重一些 。 当前的虚拟币交易多是套代码行为 , 门槛极低 , 交易所→发行人→散户 , 一环扣一环 , 一旦某个环节无法承压 , 很可能造成整个系统崩溃 。
毕竟 , 比特币虽然早已铸就价格神话 , 但其本质诉求仍是成为一种流通、储蓄货币 , 如今这些功能还远看不到影子 , 反而成为一种高波动资产 , 那么这个事物存在本身 , 就与自己的最终信仰相冲突 。
比如玩币的某大佬去买房子 , 绝不会问对方这户型一枚比特币多少平 。 因为他自己清楚 , 这玩意的市场认可度太低了 , 实在难以启齿 , 必须要兑换成更具有认可度的货币进行结算 。
此外 , 别看特斯拉持有42069枚比特币 。 马斯克本人其实只有0.25枚 。
去年3月 , 特斯拉美国官网显示 , 用户在购买车辆时可以选择用比特币付款 。 但到去年5月 , 由于担心加密货币对环境产生影响 , 比特币购买特斯拉也被终止 。
你看 , 吹归吹 , 人家还是现实的 。
对于刚入场的小白 , 搞清新事物的本质很重要 。 也许在某个朋友的指导下 , 又或许听闻到什么消息 , 最近做空赚了一笔 , 今天抄底又小赚一笔 。 不要觉得这是自己的本事 , 见好就收吧!

至于为什么大家信不过?很简单 , 因为其背后没有一个权威的发行方 。
普通的法币 , 不论贬值还是升值 , 央行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稳定货币价值 , 加密货币显然没有这么贴心的保姆 。
比如上面的大佬花300万买了一套房 , 明天市值突然掉到了200万 , 当然 , 后天可能会变成500万 。 哭到一半又得笑 , 如此剧烈的波动 , 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 也不是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所能容纳的 。
此外 , 比特币作为一串串虚拟代码 , 对现实的资源消耗 , 未免过大了些 。
虚拟货币其实并非“无中生有”这么美好 。
尽管没有储存、运输和监管成本 , 但其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
单单比特币一种虚拟货币 , 在“运算”产生中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和硬件设备 。 自比特币的价格在去年11月达到69000美元的顶峰以来该网络的年耗电量估计约为180-200太瓦时 , 与世界上所有数据中心每年使用的电力数量差不多 。 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约22.9兆吨 。

同时 , 比特币挖矿本身并没有任何能源效率 。
矿工们通过使用专门的硬件竞相解决日益复杂的难题 , 来验证交易并获得新的代币作为回报 。 而所有计算所带来的内在能源效率低下 , 是为了劝阻任何人故意扰乱交易的账簿 。 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让很多人担心加密货币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
更何况 , 能源在今年是个紧缺物 , 世界各地都为之焦头烂额 , 肯定会出台若干措施限制这种毫无意义的浪费行为 。
03“粉红”比特币早在2013年 , 一种名为比特币的新事物开始越来越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
尽管在彼时 , 已经出现了许多数字支付系统 。 从PayPal等相对简单的回款工具 , 到Transferwise、E-Gold等更新的金融科技体系 , 但比特币仍然显得很特殊 。
首先 , 它基于一种更新式的加密技术 , 即区块链;其次 , 在2013年 , 比特币的交易价值飙升 。
比如在2012年底 , 一枚比特币仅值13美元 , 仅半年后 , 就暴涨近800% , 超过100美元 。 到2013年底 , 比特币的价值超过1200美元 , 一年的收益大概在8000% 。
对于有幸在那几个月持有它的人来说 , 懵逼中发了一笔横财 。
只是这样一来 , 性质就变了 。 众多风险投资家开始涌入其中 , 大炒特炒其价值 , 反复鼓吹“自由”和“无中心”等概念 , 最高峰时 , 一枚比特币的价值甚至超过6万美元 。
这些炒作者 , 不需要“中本聪”去雇佣 , 所有现在持有比特币的投资者 , 都会潜移默化的成为其维护者 , 潜意识中说服、驳斥任何对于虚拟货币体系的质疑声音 。
然而除了越来越贵的估值 , 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