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榭丽舍、枫丹白露,这些外国地名是如何被我国翻译成这么美的?

|香榭丽舍、枫丹白露,这些外国地名是如何被我国翻译成这么美的?

文章图片

|香榭丽舍、枫丹白露,这些外国地名是如何被我国翻译成这么美的?

文章图片


提到经典的翻译 , 肯定离不开“香榭丽舍、枫丹白露”这些经典翻译 。 虽然可能大多数人没有去过这两个地方 , 但一定听说过这两个地名 。 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 , 又被称为凯旋大道 , 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 , 也被人们称作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 。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 , 枫丹白露宫风景绮丽 , 森林茂盛 , 古迹众多 , 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

【|香榭丽舍、枫丹白露,这些外国地名是如何被我国翻译成这么美的?】香榭丽舍(Champs - Elysées) , 在法语中 , Champs意为“田园” , Elysées来自希腊神话 , 指众神聚集之地 , 因此该名字可以意译为“极乐世界”或“乐土” 。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里 , 主人公归来复仇 , 新家就在香榭丽舍大道上 。 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也都对香榭丽舍有详细的描述 。
香榭丽舍可以说是Champs - Elysées的绝美音译 , 这也是出自于诗人徐志摩所译 。
在汉语中 , “榭”意为“建在高台上的房屋” , 用英文来解释就是“pavilion or house on a terrace” 。 如今我们看到的“榭”多为“水榭”;而“舍”一般指居住的房屋 。
因此 , 香榭丽舍描绘的就是一副排列着精致屋宇 , 衣香鬓影、达官贵人往来如织的街景 。 这不仅仅是翻译上的“信达雅” , 也反应了那个年代学贯中西的文人对于西方的审美想象 。

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 , 是法国巴黎大都会地区内的一个市镇 , 其名字是由fontaine belle eau演变而来 , 原意为“美丽的泉水” 。
Fontainebleau最初被徐志摩译为“芳丹薄罗” 。 他在《巴黎的鳞爪》中写道:“我们一同到芳丹薄罗的大森林里去 , 那是我常游的地方 , 尤其是阿房奇石相近一带 , 那边有的是天然的地毯 , 这一时是自然最妖艳的日子 , 草青得滴得出翠来 , 树绿得涨得出油来 , 松鼠满地满树都是...”
而“枫丹白露”这个译名则出自朱自清的手笔 , 也被认为是最美地名翻译 。
1931年 , 朱自清留学英国 , 漫游欧洲 , 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 再现了那个年代欧洲各国的风光以及民俗民情 。 他笔下的巴黎是这样的:“坐着小马车在里面走 , 幽静如远古的时代 。 太阳光把树叶子照得透明 , 却只一圈儿一点儿地洒到地上 。 路两旁的树有时候太茂盛了 , 枝叶交错成一座拱门 , 低低的 , 远看去好像拱门那面另有一界 。 ”

提起“翡冷翠” ,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哪里 , 因为这个地名已经被另一个大家更熟知的名字取代---佛罗伦萨 。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 , 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 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
“翡冷翠”这一绝美译名出自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 。 “翡冷翠”其实是译自意大利语Firenze , 意译为“鲜花之城” 。 而“佛罗伦萨”则译自英文Florensa 。
虽然“翡冷翠”最后换成了“佛罗伦萨” , 但其实也有许多文人都沿用了“翡冷翠”这个译名 。 比如作家徐鲁著有《翡冷翠的薄暮》 , 画家黄永玉著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

其实我国也有许多特别好听的地名 , 比如“长安(西安)、云梦(湖北孝感)、姑苏(江苏苏州)...”
翻译行业 , 注重于文学性、准确性 。 因此 , 地名翻译除了要信达雅之外 , 更要符合当地的文化、风情以及现状等等 。 因为地名更能代表一座城市 , 如果“香榭丽舍”被翻译成“田园乐土” , “枫丹白露”被翻译成“风单布路”估计就没有这么出名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