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多机制导致的 , 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 随着疾病进程 , 可引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相关并发症 , 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 。
流行病学显示 , 至2019年 , 全球糖尿病患者已有4.63亿 , 中国有1.16亿 , 居世界首位 。 糖尿病发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 其中以II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为主 。
当前 , II型糖尿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以及使用降糖药物 , 但都只能暂时改善高血糖症 , 无法抑制其发病机制或降低发病率 。 因此 , 糖尿病治疗仍存在高度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 急需开发糖尿病治疗新方法 。
间充质干细胞:II型糖尿病新希望
图片来源:必应
II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相关 。 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 MSC)具有促进胰岛恢复、减轻胰岛素抵抗以及免疫调节的潜能 , 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
MSC来源广泛、获取简单以及不存在伦理问题 , 已广泛用于临床研究中 。 国内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MSC移植治疗II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间充质干细胞显然已成为了II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 ,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临床研究:MSC治疗安全有效
北京武警总医院干细胞移植科安沂华主任等人在Stem Cell Res Ther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非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1/2期研究的结果 。 该研究纳入了22例II型糖尿病患者 , 患者经外周静脉首次接受脐带华通氏胶MSC移植后5天 , 经脾动脉再次接受MSC移植 , 随访12个月 。 主要终点为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水平较基线的变化 , 次要终点包括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
???
有效性结果:
1)患者接受MSC移植后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进行性下降 , 治疗后3个月降幅最大(对比基线 , p < 0.01) 。
2)空腹血糖在MSC移植后不同监测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 治疗后6个月降幅最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在术后1个月达到最低 。
3)空腹血清C肽在移植后1个月开始增加 , 并在6个月时达到峰值 。
4)接受MSC移植后 , 胰岛素需求量显著降低 。 其中 , 41%的患者在MSC移植2 - 6个月后停用胰岛素 , 并在9.3±3.8个月内未再次使用胰岛素 。 此外 , 还有1例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 。
安全性结果:
22例患者中3例出现轻度和中度发热 , 通常发生在术后第一天 , 1例患者在动脉介入术后第1天出现注射部位皮下血肿 , 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头痛 , 所有不良事件均可自行消退 。
此外 ,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母义明教授、生物治疗中心韩卫东教授等人也在Stem Cell Res Ther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结果 , 考察了脐带MSC治疗II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试验中 , 91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 , 分别接受脐带MSC(n = 45)或安慰剂(n = 46)静脉输注治疗 , 每隔4周进行一次输注 , 共输注3次 , 随访48周 。
???
有效性结果:
1)48周时 , 脐带MSC组20%的患者和安慰剂组4.55%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 7.0%且每日胰岛素用量降低 ≥ 50%(p < 0.05) 。
2)脐带MSC组患者的胰岛素需求量显著低于安慰剂组患者 , 13.5%的患者接受脐带MSC移植8 - 24周后不再使用胰岛素 , 并在37.2±15.2周内未再次使用胰岛素 , 而安慰剂组无患者停用胰岛素 。
3)脐带MSC组HbA1c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 脐带MSC组葡萄糖输注速率显著增加 。
安全性结果:
脐带MSC组共2例患者发生了2例次不良事件 , 分别为脑梗塞、股骨颈骨折 , 均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 。 在独立裁决委员会讨论后 , 认为这些事件均与脐带MSC治疗无关 。
推荐阅读
- “本是同根生”,脐带、胎盘提取的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有什么区别
- 最高温度为31度,神舟14号宇航员穿着厚重的宇航服,难道不会热?
- 最高温度31度,神舟十四航天员身穿厚重航天服,不会热吗?
- 我们可能小瞧了大鹅!大鹅粪能杀蛇,或是放蛇妙招
- 间充质干细胞新药研究已成为领域的新热潮,引领干细胞行业发展
- 疫情之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补”干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干预心肌梗死方面表现出了巨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