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日 , 唐山恶意伤人事件引发全民愤怒 , 随着事件发酵 , 服装品牌Boy London(伦敦男孩)也被卷入其中 。 据打人案视频显示 , 一名施暴者所穿的T恤 , 印有雄鹰图案 , 写着“BOY”的单词 , 正是来自Boy London的产品 。
随后 , 社交平台上 , 一张“远离这类穿搭人群”的图片被广泛传播 , 关于Boy London消费者特征的讨论接连不断 。 不少网友开始前往Boy London的官微下留言 , 表达对唐山打人案的愤怒之情 , 留言称“这个品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流氓混子的制服” 。
有网友感慨:“这是Boy London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 要知道 , Boy London曾经可是富二代留学生标配 , 时尚潮人的专属行头呀 , EXO“归国四子”中的鹿晗和吴某凡 , 都曾穿过这一品牌的衣服 。
那么这个风靡一时的伦敦潮牌 , 是如何穿越到三四线城市 , 与社会人士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 , 沦落成土潮文化代表着装的呢?其背后的原因 , 还真不是“无辜躺枪”那么简单 , 而是一段国际潮牌抢滩中国市场的踩坑史 。
Boy London的品牌历史还要从46年前说起 , 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朋克运动的引领者斯蒂芬·雷诺(Stephane Raynor)创立的一个英伦街牌 , 与大名鼎鼎的时装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的理念一脉相承 , 服装设计上充满反叛放肆的元素 , 比如大胆的图案、宽大的剪裁、故意设计的与纳粹之鹰高度相似的LOGO(说句题外话 , 2014年这个鹰的LOGO还让在英犹太人给投诉了 , 但品牌方辩称说是来自罗马帝国的鹰)……
总之 , 靠着自由反叛的标签 , Boy London很快就获得了欧美叛逆青年的芳心 , 在亚文化圈十分流行 , 甚至成为了1980年代各国T台模特们的标准搭配 。 像是安迪·沃霍、麦当娜、蕾哈娜都曾以穿它为荣 。
上世纪90年代 , Boy London在香港开始风靡 。 香港知名专栏作家、潮流文化先驱黎坚惠 , 就曾在文章中将Boy London、马丁靴(Dr.Martens)、李维斯的 501牛仔裤 , 并称为“英伦三宝” 。 文艺青年鼻祖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中 , 也有穿Boy London的小伙子一闪而过 。 至于大陆方面 , 窦唯则堪称穿Boy London的第一人 。 1991年 , 在《Don't Break My Heart》的MV里 , 他戴的就是Boy的帽子 。
这个品牌在内地大肆流行 , 一是因为“韩风”席卷 , 像是权志龙、韩庚都曾穿过这个品牌的衣服;二则要得益于2010年之后互联网浪潮席卷之后 , 海外团购的兴起 。 据说 , 有人总结过 , 中国富二代留学生当时的标准行头:Boy London卫衣 , MCM双肩包 , HBA的T恤 , 再加上克罗心和Yeezy 。
2015年左右 , Boy London开始在中国开店 , 名声达到了顶峰 。 据《常州晚报》一则报道显示:2016年 , 这个品牌常州的新北万达广场开了个专卖店 , 为了买衣服 , 有顾客专门周末从上海驱车到常州 , 扫货一万余元绝尘而去;有情侣专门买衣服做结婚照的服装穿;有粉丝特地前来买经典款寄给王源和鹿晗;更夸张的是 , 一位63岁的阿姨 , 每个月都会来买几件新款 , 不论是跳广场舞还是远足登山 , 日常装备全部拿Boy London包圆 。
当时流行一句话 , “你离潮人就差一件Boy London” 。
这样一个享有如此盛誉的潮牌 , 是怎么沦为人人厌弃的土味之王的呢?可以参照皮尔·卡丹在中国的例子:授权不规范+盗版横行 。
和温州商人组团收购皮尔·卡丹商标的使用权后 , 大肆滥用其品牌授权 , 拖累了品牌形象类似 。 Boy London的落寞 , 与一个名叫金甲琪的韩国人有关 。
1994年 , 英国安格洛公司为了开拓市场 , 将Boy London的商标转让给韩国宝成国际株式社会10年 。 然而宝成又转手给了AmericanStar , 也就是Boy London株式会社的前身 , 金甲琪便是法人代表 。
推荐阅读
- 4本经营类诸天流小说,交易万千位面,终成最强店主!
- 民间故事:女子拿名画进当铺,要价却很低,不料真相竟是局中局
- 民间故事:男子没钱,拿烧火棍当了一百两银子,富商:白捡个宝物
- 女子带齐白石画去鉴宝,专家称是假画,女怒斥:齐白石是我爷爷
- 大叔校内表白女大学生,引起轩然大波,校友吐槽:“我究竟败在哪里”
- 前妻失踪6年,丈夫无意间在当铺发现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