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久前笔者因事前去东南也地区 , 虽然以往去过多次 , 但是对马六甲与吉隆坡记忆尤新!
马六甲对我来说 , 记忆中储存的资料英文称作Malacca , 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 , 首府“马六甲市”曾是马六甲王国所在地 , 郑和下西洋6次在此停靠 , 如今为马六甲海峡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咽喉所在 。 我上一次去是好久以前 , 久到我甚至不记得是哪一年 , 吃了些什么 , 逛了哪些景点 , 住在哪里 , 我只记得它的天气比新加坡炎热 , 热到几乎中暑 , 所以每回即便想度个短假期 , 也从来没想过马六甲 。
因疫情航班问题 , 就与几名同事一起先落地马来到了马六甲 , 再到吉隆坡探望自疫情后久别的老朋友 。
我们在马六甲住的民宿位于古城的“鬼门关” , 地名让人听了感觉小震撼 , 因为靠近民宿有一道桥和两头的长街 , 据说那条“新街”曾是工作和玩乐的新乐园 , 可惜风光不长 , 上世纪30年代没落后 , 沦为青楼与鸦片楼的大本营 , 当时的富二代常跨桥到温柔乡寻欢作乐 , 很多人财尽人散 , 投河自尽 , 寻求解脱 。 渐渐的 , 桥和桥街就变成了“奈何桥”与“鬼门关” 。
与教堂那一端的桥比较起来 , “奈河桥”显得古色古香 , 桥上虽不见老太婆卖孟婆汤 , 不过只要走上桥 , 还是可以忘却烦恼 , 因为两岸风景秀丽 , 窗明几净 , 有着寻常人家平静的岁月无惊 。 我把从住房门外拍的照片发给女儿 , 她回说:“哇!好像威尼斯 。 ”
浮沉惊吓之余不孤寂
在河边两旁的步道散步 , 处处有惊喜 , 一些房子外墙上了妆 , 有着漂亮的图案 , 走道绿茵萦绕 , 树梢绿叶在风里摇曳 。 比较矮的植物丛 , 花枝绽放 , 凉风阵阵拂过 , 飞扬飘洒 , 微香四处流荡 , 让人忍不住要找一找 , 花香从哪一株散发出来 。
有一个早晨 , 河里出现七只水獭 , 最弱小的那只游在后头 , 应该是惊怕跟不上 , 边游边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 , 划破清晨的幽静 , 游在前面的伙伴听到了 , 纷纷调过头来等它 , 大伙欢喜相聚后 , 一起继续往前游 。
岁月如河 , 众生流浪生死 , 在河中浮沉惊吓之时 , 发现自己并不孤寂 , 是多么美好温馨 。
马六甲老街的建筑古朴 , 仿佛回到清雅淡远的古早时期 , 娘惹文化从饮食到民间艺术 , 却有着浓烈燃烧般的色彩 , 两者交融毫无违和感 。 疫情期间因游客少 , 街道谦虚而安静 , 私房菜的老板娘说 , 我们好幸运 , 因为凉风习习 。
到吉隆坡见老友时 , 竟然有时聚时散 , 风里回旋的感觉 , 因为老友是风里来 , 风里去的人 。 即便在疫情中 , 世界依然不停地变化 , 但天长地久的是友情 。
闲游无惊 , 也代表了岁月无惊 。 我们期待疫情止息 , 但岁月从来不为任何事停止 。 高挂空中的一轮明月 , 也是一天又一天从残缺慢慢积累成盈满 , 成就一次的大月圆 。
【马六甲|马六甲之行小忆】祝愿“俄乌战事”落幕 , “奥密克戎”消去 , “自然归真”返朴 , “逝者解脱”还尘 , “存者无恙”既往 。 “疫情众生”无惊 , “岁月静好”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