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夫妻卖水果时3岁女儿被拐,苦寻24年后得知,孩子一直在老家( 二 )


夫妻两人都要出去摆摊 , 没有办法专门留一个人在家里照顾年幼的王启凤 , 无奈之下 , 夫妻俩只能带着才三岁的王启凤一起去卖水果 。
王明清一家每天天还未亮就会在九眼桥附近摆摊 , 他们的水果都很新鲜 , 还经常给顾客抹了零头 。

不久之后 , 周围的居民都知道了王明清他们做生意厚道 , 所以都愿意来这里买水果 。
很快 , 王明清他们就把投入的成本都赚了回来 , 一家人的生活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
可是 , 天不遂人愿 , 一场意外很快就降临在这个幸福的小家庭当中了 。
1994年1月8日下午5点左右 , 水果摊上来了一大群来买水果的顾客 。
这个时间点刚好是附近工人下班回家的点 , 以前每到这个时候都有很多人来买水果 , 但是今天的顾客格外得多 。

看着这么多的顾客 , 王明清夫妻俩也格外地高兴 , 他们分工合作 , 一个称秤 , 一个收钱 , 两人的动作都非常干净利落 。
一个买了五根香蕉的男子把一百元的钞票递给了王明清 , 可是王明清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零钱找这个顾客 。
于是 , 他让妻子先招呼其他的客人 , 自己则急匆匆地去附近的摊位上换零钱 。 不久之后 , 王明清换好了零钱 , 回到了摊位上 , 把零钱交给了这个来买香蕉的男子 。
然后 , 夫妻俩接着为其他的顾客服务 , 一时之间 , 两人忙得热火朝天 , 根本顾不上其他的事情 。

过了一会儿 , 围上来买水果的人群渐渐消散 。
这个时候 , 夫妻两人才发现原本乖乖巧巧坐在水果摊旁边的板凳上吃水果的女儿已经不知去向 。
兜兜转转的艰难寻女路
王启凤不见了之后 , 夫妻俩顾不上做生意 , 询问附近的摊主是否知道女儿的去向 。
遗憾的是 , 这些摊主也没有注意到王启凤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 不过好心的他们也开始帮着这对夫妻找孩子 。

王明清夫妻回忆了一下女儿消失的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 , 觉得很有可能是刚刚来买水果的那群人拐走了女儿 ,
那里面一个面熟的顾客都没有 , 所以王明清根本找不到那群人 。
之后 , 王明清夫妻放下手中的生意 , 专心地在附近寻找女儿 。 他们制作了很多的寻人启事 , 贴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 。
因为家里没有女儿的照片 , 王启年只能在寻人启事上描述女儿走失时的穿着和外貌特征 , 但是这些寻人启事并没有得到回应 。

后来 , 王明清夫妇又找遍了成都市大大小小的福利院 , 打听近期收养的小女孩 , 但是依旧没有找到孩子的踪影 。
夫妻俩为了女儿的事情抱头痛哭 , 寻找女儿成了他们之后半年的全部工作 。 因为没有经济来源 , 半年之后 , 王明清夫妻俩所有的积蓄都被花完了 , 一时之间生活陷入了困境 。
他们觉得 , 女儿是在成都走丢的 , 所以找寻的重心应该放在成都 。 为了在成都待下去继续寻找女儿 , 王明清在九眼桥附近找了一份运送蜂窝煤的工作 。
当时 , 天然气和煤气都没有普及 , 很多居民做饭炒菜都是用的蜂窝煤 。 王明清每天用板车把蜂窝煤拉到住户的家里 , 顺便向这些人打听女儿的消息 。

每次 , 王明清看着跟女儿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的时候 , 他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 想从她们身上寻找女儿的影子 。
在之后的八年时间里 , 王明清就这样一边送蜂窝煤 , 一边寻找失踪的女儿 。
后来 , 为了保护环境 , 成都市区出台了新政策 , 禁止居民使用蜂窝煤 , 王明清才放弃了这份工作 。
这几年 , 虽然他们夫妻又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 但是他们依旧没有放弃寻找大女儿 。
为了一边赚钱养家一边寻找女儿 , 王明清考了驾照 , 用这几年攒下的钱买了一辆微型二手货车 , 在成都市附近往返送货 。

但是 , 王明清很快就发现了这份工作的弊端 , 因为送货有时间限制 , 所以他在送货的时候根本没办法接触很多人 , 更没办法多打听女儿的消息 。
后来 , 国家大力建设打拐DNA数据库 , 这样可以节省找回丢失的孩子的时间 。
王明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 , 立即就和妻子到成都市公安局去采集了DNA样本 , 把自己的数据录入到了打拐DNA数据库中 。
2015年9月 , 王明清卖掉了货车 , 买了一辆小汽车 , 注册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 。

通过这种方式 , 王明清接触到了很多人 , 他一有机会就会跟乘客讲他大女儿的事情 , 还会询问乘客是否有相关线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