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 作为三维生物的人在进入四维空间之后 , 首先就需要经历“坐标重组”的折磨 。 至于这个重组的过程中 , 四维会将三维物体改造成什么模样 , 是我们无法预测的 。
以将二维生物的“纸片”状变成三维立体的现状来看 , 这种变化肯定不好受 。 在经历重组之后 , 恐怕就不能再被称之为人了 。
经历“重组”
不过 , 如果能够顺利的扛过重组 , 那么人将会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 在三维世界中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逝的时间 , 在那时就有了“方向” , 成为了具体的东西 。
值得一提的是 , 就算人类进入四维空间之后真的能感受到时间的变化 , 也无法如想象中那样随意“操控” 。
因为就算被重组 , 我们的认知也不会骤然提升到四维的高度 。 在这种情况下 , 就极有可能出现 , 你看到或者感知到一些不同寻常的存在 , 却无法“理解”它们 。
维度不同 , 认知受限
这一点就像是蚂蚁看人类世界的高楼大厦一样 , 生活在街道旁蚁丘当中的蚂蚁永远都无法理解人类在忙活什么 , 高楼大厦是什么 。 因此属于三维生物的人类 , 看四维空间的事情时 , 就会出现和蚂蚁一样“迷茫”的情况 。
可是人类就喜欢挑战不可能 , 所以哪怕明白存在“降维打击”这种残酷的情况 , 科学家依旧想从多维空间中探索出更多的自然科学 , 并且想让这些科学服务于咱们所处的三维空间 。
发挥“想象”
多维空间中自然科学的探索首先 , 咱们需要了解一下 , 所谓多维空间的进入方法 。
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引论》当中的描述来看 , 质量在接近光速的时候才会发生变化 。 所以答案很明显了 , 只有速度达到光速或者是绝对接近光速时 , 咱们才有可能进入四维空间 。
光速飞行是先决条件
四维空间当中包括了无数的三维空间 , 并且每个维都是相互垂直的存在 , 在这里质量的穿越相对自由 。 简单来说 , 我们人生当中每个年龄段经历的场景和事件就是拥挤在四维空间当中的组成部分 。
在三维空间中你无法循着事件回溯过去 , 但到了四维空间中却能够轻松做到 。 当然 , 从某种角度来说 , 那时的你也已经不再是“人”了 , 而是更高级的四维生物 。
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的区别
其次 , 如果人类一直想象下去 , 不仅是四维空间 , 五维、六维甚至是十维空间都是有可能存在的 , 这里面的维度指标可能会变成信息维、意识维等等 。
如果人类能够进入其中并认识到这一问题 , 那么就说明我们出现了“进化” 。 这个进化当然不是指某些器官发生了进化 , 而是指的生命进入了更高级的状态 。
换句话说 , 现在的你需要以三维的“躯体”为载体活着 , 而到了以意识为维度的更高维度的空间当中 , 躯体就消失了 , 所有人都以“意识”的形态存在 。
以意识的方式存在
这样来看的话 , 许多宗教当中所说的灵魂归处或者说飞升 , 应该就指的是进入更高维的空间 。 这意味着三维空间当中的你虽然“死”了 , 但是在更高维度的空间当中 , 你却活着 。
宗教中的“修炼飞升”
科学家认为多维空间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更科学的把握物质规律 , 甚至找到所谓的大一统理论 。 持续研究将会带给我们层出不穷的启发 , 指引着生命和文明朝着更高级的方向走去 。
不过 , 就算未来我们能够在多个维度的空间中穿梭 , 也要在实行这种行动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
多维时空
穿梭空间的准备别看电影中人们在各个维度的空间中来去自如 , 十分自在 。 但以现实来说 , 可没有这么简单 。 大家可能觉得穿越到四维空间或者高维空间很难想象 , 那我们就用抵达低维空间来举例 。
当属于三维世界的人类进入只有平面的二维直接会发生什么呢?
你会感受到本来立体的你开始慢慢地纸片化 , 而这个过程中你体内的器官等部分会经历怎样“扁平化”的挤压就显而易见了 。
所以 , 别瞧不起低维空间 , 如果进入其中意味着要被同化 , 那么低维空间相较于高维空间来说 , 对人类身体上的改造和伤害可能会更加明显 。
被二维空间压缩成“纸片人”
【数学家黎曼证明4维空间真实存在,那进入4维空间后,人会变成啥?】至于进入高维空间 , 可能要做的更多的就是心理建设了 。 毕竟到那里 , 人依旧有可能出现 , 看得到其他维度坐标 , 却依旧无法动弹的情况 。 那时的我们 , 大抵会被困在高维的时间长河中“长生不老”吧 。
推荐阅读
- 我国“天眼”发现疑似外星文明信号!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
- 超光速是可能的?德国科学家提出扭曲引擎,能量超过一颗木星
- 爱因斯坦去世前为何要销毁全部手稿,手稿里有什么秘密? 可能影响人类文明?
- 为全人类谋福利!中国科学家即将点燃“人造太阳”?
- 美洲鸵鸟奇怪的繁殖机制,雄鸟共享妻子,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 以光速离开地球,一年后以光速返回,那时地球上过去了多久?
- 蛋白质测定仪具体操作步骤介绍
- 1亿年前和恐龙同时代的生物,被成功复活,科学家:不可思议
- “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更好?科学家:前者或导致动物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