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黑洞 , 是宇宙中最为奇异的物体 , 一般都是由大质量恒星的“坟墓”所形成 。 许多人相信 , 宇宙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物质 ,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 “无限大”这个词 , 指的是在黑洞的中央 , 而不是它自己 。 所有的黑洞都有一个事件视界 , 那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 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东西都会被黑洞彻底吞没 。 黑洞的事件视界构成了一个经常被称为“黑洞”的球 。
所谓的事件视界 , 实际上就是史瓦西半径 , 由R=2GM/C , R为史瓦西半径 , M质量 , G为重力常数 , C光速 。 简单地说 , 当它的速度与光速相等时 , R就是史瓦西半径 。 而要离开黑洞视界 , 必须要达到超光速 , 而宇宙的极限就是光速 。
那么 , 这个黑洞究竟是怎么回事?特别是奇点 , 它究竟是怎么构成的?众所周知 , 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组成 , 而原子也是由原子核(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 然而 , 原子还是可以被压缩的 。 例如 , 我们的太阳最后会成为一颗由太阳内部迅速坍塌而形成的白矮星 。 白矮星的密度很大 , 根本无法用周期表上的任何一种元素来解释 。
一般来说 , 如果质量低于3个太阳的恒星死去 , 那么我们的太阳将在五十亿年后变成白矮星 。 白矮星的密度极高 , 原子被压缩到了极限 , 但却无法将电子压缩到原子核上 , 只能靠着“电子并压”来维持 。 什么是“电子压缩和压缩”?简而言之 , 两个相同的费米子(构成物质的基础粒子)不可能在相同的轨道上(例如 , 电子不能在相同的轨道上) , 这就是泡利不兼容理论 。
这种不兼容导致了两个不同的费米子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压力 , 而白矮星的内部则是依靠压力差来维持 , 不会再往下坍塌 。 但即使如此 , 白矮星的密度也高得惊人 , 一立方厘米就有好几吨 , 远远超过了目前已知的所有元素 。 这样的密度 , 就代表着白矮星会吞噬周围的一切 , 比如它会吞噬周围的星辰 , 直到它的质量达到一个临界点(钱德拉塞卡极限 , 太阳质量的1.44倍) , 就算是再强大的电子 , 也不可能抵挡得住 。 在这个时候 , 白矮星的物质会不断的塌陷 , 然后发生聚变 , 最后将电子压缩为原子核 , 与质子融合 , 从而产生一颗中子星 。
这颗中子星的密度远远超过了白矮星 , 每立方厘米就有几十亿吨的能量 , 这是难以想象的!由于中子的简并压力(与电子并压相似)与强大的重力保持着平衡 , 所以中子星的重力很大 , 但是由于其重力作用 , 它并没有继续往里塌陷 。 但是 , 当中子星的质量超过奥本海默的临界值时 , 它就会崩溃 。 这就是黑洞的由来!在此必须说明的是 , 黑洞并非必须来自于中子星 , 假如一颗恒星体积庞大(一般是太阳质量的8倍) , 那么它就会在死后坍塌成一个黑洞 。 当氢气消耗殆尽后 , 恒星的核子将会继续聚变、氦聚合 , 接着就是碳、氧气等等 。 大质量的恒星可以在形成铁元素之前继续聚合 。
因为铁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元素 , 所以在熔化过程中 , 它会释放出比铁更多的能量 。 超级巨星在塌陷的时候 , 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 导致铁元素不断聚集 , 形成更多的物质 , 从而引发了一场大爆炸 , 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 当超新星爆炸时 , 它会向外喷射出大量的物质 , 形成一颗新的星球 , 形成一颗黑洞 , 一颗中子星 。 超新星爆发是一种极其强烈的现象 , 它的强度仅次于大爆炸 , 在100光年之内 , 如果有一颗超新星爆发 , 那么整个星球都会在一瞬间毁灭 。
对了 , 中子星的质量实在是太高了 , 以至于我们都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 那究竟是什么构成了这个黑洞的奇点?这是一种科学的概念 , 连“物质”都无法形容 。
【中子星的质量已经不能用元素来解释了那么黑洞的内部究竟是什么?】试想一下 , 如果你能将中子彻底粉碎 , 变成一个无限微小的奇点 , 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 “无限”的概念 , 即便是在数学上 , 也让人类陷入了困惑之中 , 三次数学危机都没有解决 。 而有了黑洞的事件视界则是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 这说明黑洞的内部绝对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空间 , 甚至有可能是“超时空” , 而那个地方 , 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终极秘密!
推荐阅读
- 地球上活了4亿年的无敌生物,核弹炸不死它,头没了还能活
- 为何非洲没老虎?当年放到非洲草原上的5只华南虎,后来如何了
- 黑洞或许并不能摧毁吞噬一切,它可能是通往另一平行宇宙的入口?
- 在银河系游荡的黑洞
- “宇宙大爆炸”?那或许只是我们被“白洞”吐出来的一个过程
- 文明前沿-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会怎样重塑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 超过10亿年的高级文明有多可怕?人类处于第几级?
- 制造一个虫洞,或许需要这两座“桥”
- 神秘的时间旅行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