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回族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是信徒们对其所信仰宗教的一种赞颂 , 不需要传统的演奏乐器 , 只需要在朗诵经文时以特殊的读法和音调进行表达 , 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音乐体系 , 在中国回族人民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徒 , 所以回族文化中宗教音乐是重要的一环 。
从现今我们听到的具有异国韵味的伊斯兰音乐 , 多流布于回族较集中的地区 , 而且与这些地区穆斯林的宗教及民俗活动分不开 。穆民们经常以极为丰富多采的歌唱性音调来吟咏《古兰经》和赞颂真主 。在这些诵经音调中 , 除继承了伊斯兰音乐传统外 , 在某些方面又结合中国回族的习俗而有所创造和发展 , 曲调因教派、门宦、地区不同而有所迥异 。
有些传入的伊斯兰宗教音调也因语言和审美习惯不同而中国化或地方化了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音乐是中亚、西亚伊斯兰音乐与回族民间音乐相融合的产物 , 是同源异流的关系 。它和中国传统音调相比较有明显的异国风味 , 与纯正伊斯兰音乐相比较 , 又具有较多的中国化音乐特色 。
回回民族受伊斯兰音乐影响较深 , 这和回族的本源和宗教信仰有关 。相当部分的回族男子从小诵读《古兰经》和赞主诗词 , 他们的启蒙教育是从阿文和经文开始的 。在回族集中居住的庄点 , 一般都有一个以上清真寺 。穆民们的许多与宗教相关的活动都是在寺里进行的 。唱念经常伴随着各种宗教民俗仪式 。
阿訇根据伊斯兰音调教唱、领唱 , 穆民们跟着大声唱诵 。但由于受生活习俗、方言声韵、演唱习惯的限制 , 便很自然地把他们所熟悉的地方音调揉了进去 。所以他们的唱诵音乐 , 既保留了伊斯兰音调中的原汁原味 , 但同时又注入了新的地方性音素和回族民间音乐成份 , 形成了以伊斯兰音乐为主调的音乐变体 。
伊斯兰音乐是伊斯兰经典赞词诵读乐调 。穆斯林在吟诵《古兰经》和各种赞词时根据经文内容和经文的阿拉伯语读音、发声规律创制的一种特殊的音乐体系 , 一般没有乐器伴奏 , 其音调抑扬顿挫、纯朴清雅 , 充满着阿拉伯民族的特点和风格 。
它的主要内容是:“唤拜词” , 这是宜礼员在每日五次礼拜前 , 召唤大家礼拜时吟诵的 。伊斯兰教发展初期 , 唤拜词的曲调是统一的 。后来 , 随着伊斯兰教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 其曲调也具各国民族特点 。
吟诵《古兰经》 , 早期的诵读者只是带有简单的曲调朗读 。在发展中 , 朗诵越来越接近歌唱 , 出现了曲调的起伏 , 乐律的渲染 , 并渗入了阿拉伯音乐的音调 。唱诵者没有标准的文字乐谱 , 全靠口授心传 。所唱曲调有一定的旋律和乐理 , 它可鉴定唱诵者艺术水平的高低 。根据阿拉伯语在各国、各地区的差异 , 《古兰经》等的诵读可分埃及调、巴格达调等 。
【源远流长的回族宗教音乐】赞词由简单的音调连串在一起 , 较唤拜词、《古兰经》吟诵的旋律更为丰实、活跃和富于音乐感 。苏菲派把赞念真主和穆罕默德作为启迪信徒心灵的门径 , 他们的赞念活动分“迪克尔·加利”(即高声赞颂)和“迪克尔·哈菲”(即低声赞颂)两种 , 他们把音乐、歌舞、诗歌引入赞颂仪式中 , 认为美好的音乐、优美的舞蹈能使人主相交融 , 人主合为一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