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芝:抛夫弃子与军官私奔,晚年落魄成佣人,亲儿:我不认识她( 二 )



陈秀芝进了艺术圈 , 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她的艺术细胞也找到了归宿 。 她十分享受被人赞美的感觉 。
彼时的中国 , 正值战乱、民不聊生 , 很多远渡重洋的有为人士纷纷回国 , 准备用自己一身的才学 , 来报效养育他的祖国 。
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在巴黎的所有成就 , 不顾彼时已经为他孕育一女的陈秀芝的反对 , 回到了遍地炮火的中国 。

陈秀芝为什么反对常书鸿回国呢?
一、因为孩子太小 , 漂洋过海 , 时日漫长 , 对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 更何况是幼小的孩子?
二、她自幼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 即使远在异国 , 她的生活也是有声有色 , 回国就意味着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她和丈夫的家族都受到了战乱的波及 , 已经破落 , 她心里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 。
三、祖国时值战乱 , 回去意味着生活从此奔波不定 , 甚至有性命之忧 , 因此 , 她坚决反对带着孩子跟丈夫一起回国 。

一心报效祖国的常书鸿 , 并没有顾及到妻子的感受 , 两人甚至因为想法不同而产生了争吵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任何恶劣的事情发生前 , 都会有蛛丝马迹可循 , 只是当时两人还没有察觉罢了 。
一本画册、婚姻出现裂痕常书鸿为什么要坚决回国呢?
这与他偶然在地摊上看见的一本画册有关 。 究竟是什么样的画册让他甘愿放弃名利 , 甚至与相爱多年的妻子发生争吵 , 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呢?

原来 , 这本画册上描绘了神秘而绚丽的敦煌莫高窟 , 可惜的是因为他国侵略和多年保管不当 , 使得色彩绚丽的莫高窟面目全非 。
常书鸿惊喜于他得知了这样的举世奇迹 , 可更多的是痛惜它的遭遇 。 于是 , 他下了此生最执着的决定 , 他发誓要用他的一身才学 , 要让敦煌莫高窟重现辉煌 。
年轻的陈秀芝终究是放不下和常书鸿多年的感情 , 常书鸿回国不久 , 她也带着女儿回了国 。 可正如她先前所忧虑的一样 , 她们一家不得不因为战乱 , 而到处奔波 。 几年间他们流落于上海、贵阳、昆明、重庆等地 , 居无定所 , 身心俱疲 。

1948年 , 陈秀芝在报纸上 , 看到了丈夫要到敦煌就任研究所副所长的消息时 , 两人再次争吵了起来 。
疲于奔波、担惊受怕的日子让她变得如惊弓之鸟 , 她实在是受够了这样的日子 。 而他却不顾她的感受 , 依旧要去那遍地荒凉的地方 。
此时他们的小儿子刚刚出生、女儿还在上学 , 她既要拖着虚弱的身体照顾两个孩子 , 还要做理解支持丈夫的完美妻子 , 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起来 。

于是在得知丈夫又要带着她们母子去敦煌那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后 , 她再次愤怒激烈地与丈夫争吵起来 。
【陈秀芝:抛夫弃子与军官私奔,晚年落魄成佣人,亲儿:我不认识她】费尽千辛万苦 , 常书鸿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敦煌莫高窟 , 如果说莫高窟的艺术对常书鸿来说是佛门 , 那么他对妻子陈芝秀就是既已身许佛门 , 便再难许卿 。 常书鸿热爱艺术 , 一头扎进了敦煌莫高窟那神秘的世界 。
陈芝秀呢?她感受到的是满目荒凉和丈夫的日渐冷漠 , 生活的艰辛无人知晓 , 她觉得丈夫爱莫高窟多于爱她 , 长时间情感的缺失 , 长时间的无人交流 , 使得她对丈夫越来越灰心 。

终于 , 一个人的出现 , 那个人的呵护备至 , 让她毅然放弃了丈夫 , 放下了孩子 , 与那人远走高飞 。
婚姻破灭 , 私奔离去与陈芝秀私奔的男人叫赵国清 , 是一名退役军官 , 也是陈芝秀的老乡 。
和赵国清在一起 , 起初也过了几年风光的日子 , 只是 , 世事难料 , 新中国成立后 , 赵国清曾经的身份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 , 不久 , 就死在了牢里 。

陈芝秀的不幸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 赵国清的死使得她再次从云端跌入泥潭 , 日子越发难过 , 为了生存 , 她又嫁给了一名工人 , 给别人帮佣、洗衣做饭维持生活 。
多少人出身贫寒 , 却出人头地;多少人出身高贵 , 却跌落云端 。 陈秀芝的一生分毫不差地印证了后面这句话 。
可又能怨谁呢 , 她也不过是一个想要尊容、想要安定、想要被人呵护的可怜女人罢了 。

父母的离异 , 最受苦的是孩子 。 幼小的他们并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离婚 , 或许他们也察觉到了父母之间的嫌隙 , 可是他们并不希望父母之间有任何一方抛弃他们 。
父母离异的孩子大多性情变得捉摸不定 , 而且愤世嫉俗 。 陈芝秀的儿子并不能全然理解她的苦楚 , 只记得母亲离他和姐姐而去时的决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