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旧时芦墟古镇房屋布局 , 均以市河为中心依水而筑 , 形成一河两街的商业格式 。 居民住宅横向延伸 , 井院幽深 。 这里介绍东南街上的沈氏跨街楼老宅 。
沈氏跨街楼位于东南街110号 。 第一进为船厅 , 贴临市河 , 正中置有一座两落水河埠 。 沈宅坐落在老街闹市 , 大门朝西 , 八字河埠 , 跨街楼大体完好 。
船厅与第二进门屋一起构成跨街楼 , 楼下便是人来人往的东南街 。 沈氏跨街楼 , 被列为苏州文物保护单位 。
沈氏跨街楼沈家老宅 , 系沈咏霓(1884~1932年)、沈咏裳(1885~1951年)兄弟于民国12年(1923年)建造 。 解放后住进机关和居民 。 宅内天井均置有石板 。
第二、三、四进为楼房 , 现在有多家居民 。 早期的人民银行、税务所、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长期设立在内 。 故该宅俗称“老银行里” 。
除跨街楼和临河建筑外 , 正屋为四进五开间 。 房屋为木柱、木梁、椽子的框架结构 , 砖墙瓦屋面 。
第二进的砖雕门楼尚好 , 但浮雕被毁;题额“棣萼联辉” , 以示沈氏兄弟 , 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同科考中秀才 。
沈氏兄弟也同为南社社员 。 唐杜甫《至后》诗:“梅花一开不自觉 , 棣萼一别永相望 。 ” 仇兆鳌注:“棣萼 , 以比兄也 。 ”
第三进砖雕门楼 , 门额“世泽吴兴” , 沈氏支系 , 封郡吴兴 。 可知祖上从湖州迁来 。
该跨街楼原本南侧有备弄 , 后被邻宅改建掉 。 老宅连同右边汪家弄北面那段 , 长约60米 , 是芦墟现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 。
【南京|俗称老银行里,芦墟古镇百年老宅,民国建筑沈氏跨街楼】
推荐阅读
- 南京|南京旅游并不止夫子庙,老门东更值得一去,再现了南京老城南风貌
- 兴义|8月9月来贵州旅游,必看的20个避坑建议
- 秦岭|在西安高温红色预警下,这个秦岭腹地的小镇,是你避暑的真正天堂
- 南京|隐藏在山东的一4A级景区,门票仅需40元,还被誉为齐鲁第一村
- 桃花源|湖南有个小众旅游景区,还没出名就急于捞金,惹众多游客不满
- 南京|南京物产丰盛,富有吸引力,是了不起的一座大城市
- 漂流|世人追寻1600年的\桃花源\,原来真的存在?而且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