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倾尽所有做旅游,钱没了,人也快崩溃了

海螺沟|倾尽所有做旅游,钱没了,人也快崩溃了



我感到烦躁 , 常常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

很少出门 , 吃完饭碗往桌子上一扔 , 就开始刷手机 。
几个账号轮番切换 , 看看携程零售维权里又有什么消息 , 看看携程商家后台又发了什么通知 。
我期待奇迹发生 , 期待某天 , 不 , 就明天 , 在进入携程商家后台时 , 收到携程撤销逼零售商转代理的通知 。
但是没有 。
在一次次我所期盼的明天到来时 , 情况却变得越来越糟 。
我感到非常焦虑 , 常常因为小事大发雷霆 。 看着越来越重的债务 , 我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 。
我觉得玩了 。
我决定为自己拼一次命!
在给携程发的一封封邮件石沉大海后 , 我太想站出来说说自己的遭遇 。
我忍了很多年 。
这些年来 , 不断被携程敲骨吸髓 , 曾多次想过站出来说话 。 但想想家人 , 看看孩子 , 他们都要吃饭 , 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选择放弃 。
但这次若依了携程 , 我便要破产了 。
华亭鹤唳
我的焦虑要从2022年5月17日说起 。
这天 , 携程负责零售的商务 , 在群里发了个通知 , 要求国内跟团商家从零售转为代理 。
就是这条通知 , 改变了她和我们的命运 。
在零售业务撤销后 , 她可能会被携程裁掉 , 我们中很多人则面临破产 。
我是入驻携程的商家 , 说得具体一点 , 就是入驻携程的旅行社实际负责人 。
负责人这个词 , 听上去怎么也是个小老板了 。 但绝大多数时间 , 我们也只是在携程混个温饱 。 这点我后面会详细说 。
在垄断平台面前 , 小商家都是玩物 。
这次携程逼迫商家从零售转代理 , 至少给我们带来了三点影响 。
一是 , 佣金增加5% 。 此后我们卖的每条线路 , 明面上携程的抽佣都会增加5%左右 。
暗地里则会更多 。 携程打折不减佣 , 促销时商家会给客人打折 , 但打折部分携程照样抽取佣金 。
二是 , 结算周期变长 。 从一周变成45天 。 这对旅行社来说是致命的 , 现金流压力太大只能借款缓解 。 而旅行社又是轻资产公司 , 很难贷到款 。
此时携程又让商家用它尚未结算的费用做抵押 , 向其贷款 , 付7%-18%的年息 。
我们的成本又增加了7%-18% 。
18%的年息已经非常高了 , 国家给高利贷划的线是24% 。
若旅行社不想贷款 , 需要向携程每年额外再付1万元 , 才能将结算周期拉回到七天 。
三是 , 商家不再直接对客 。 客人咨询线路时 , 统一由携程的客服接待 。
而同样的行程 , 携程也有自营线路 。
若旅行社不能直接对客 , 在客人咨询时 , 你觉得携程的客服是推携程自营的线路 , 还是会推入驻旅行社的线路?
既做裁判员 , 又做运动员 , 你的终点都没人家起点高 , 难和不难就是这个区别 。
从零售转代理 , 我们的运营费用将提高15%左右 。
2021年 , 我们的销售额中就已经有50%的费用花在携程 , 亏得一塌糊涂 。 再增加15%会是什么结果?
我们不断地退 , 不断地忍 。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遇事忍让的本钱 , 对普罗大众来说 , 忍一时越忍越气 , 退一步越退越苦 。
我非常怀念去哪儿被携程收购前的日子 。
那个时候在线旅游市场尚未垄断 , 去哪儿也尊重商家 , 虽然也很苦 , 但至少还能看到希望 。
动力燃料
2014年 , 携程入股同程 。
2015年 , 携程控股艺龙 。
2016年 , 携程收购去哪儿 。
2017年 , 同程和艺龙合并 , 携程成为新公司第一大股东 。
即便只有途牛5%的股权 , 但携程在途牛依旧占了很重的分量 , 派出了周世伟担任途牛董事 。
目前尚未被携程染指的国内涉旅平台 , 就只剩马蜂窝、飞猪、美团少数几个 。
2018年 , 马蜂窝深陷数据造价门 , 先行倒下 。
而美团不做跨省游业务 。 飞猪的体量尚不足以和携程抗衡 。
携程无处不在 。
想做线上旅游 , 你不可能不和携程相遇 。
携程这艘船越来越大 , 而我们就是它前进时所烧的燃料 。
在这个过程当中 , 携程会通过调高佣金、现在区域、暂停运营等方式来试探入驻旅行社的承受力 。
最开始 , 允许我们做所有城市的线路 , 然后30个出发地、50个目的地的线路不能做 。 越往后面 , 限制越多 , 日子越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