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说 , 在正常情况下 , 同一种生物特别是相同类的动物 , 通过近亲繁殖的方式产生的后代 , 则发生基因缺陷、基因重组紊乱的几率相对较高 , 由于这种原因所导致的后代畸形 , 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概率 , 基本上一直以来都是相对固定的且发生率较低 , 对于种群的发展基本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
但是 , 在特殊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 , 自然界中的动物发生畸形的几率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 。 而推动动物机体发生畸形的“人为”因素 , 更多地则来源于工农业生产过程中 , 向自然界排放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质 , 另外还包括各种核设施不稳定运行产生的放射性污染 , 这些因素都会对动物机体内的DNA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 从而造成基因重组过程中的紊乱和缺陷 。
当前 , 全球环境污染随着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加剧消耗而不断加重 ,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现恶化态势 , 全球变暖已经波及包括两极在内的所有地区 , 而地球上被发现的“变异”生物也越来越多 , 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 因此 , 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 已经成为推动生物基因突变和发生畸形的罪魁祸首 。
不能放松警惕日本发现“双头龟”的佐贺市 , 与之前发生核泄漏的福岛市直线距离有200多公里 , 而之前在日本发现一些海产品出现变异的区域 , 基本上都是距离福岛市不远 , 因此日本专家判断 , “双头龟”的形成原因 , 受福岛核事故影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
我想 , 日本专家的判断 , 显得过于武断了 。 虽然距离的拉大 , 会减轻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水平 , 但是 , 污染物质都具有累积效应 , 那些距离近的海洋生物体内所富集的污染物质 , 包括放射性物质 , 一方面会随着生物的空间移动来到较远的区域 , 另一方面通过食物链的流动 , 污染物质也会在其它生物的体内富集 , 从而影响区域进一步扩大 , 越是处于食物链上端的生物 , 体内富集的有害物质就会越多 。 因此 , 不能仅仅凭借着空间距离 , 来否定污染物富集所导致的基因突变 。
至于“双头龟”的形成原因 , 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 但不能因为日本专家的一番话 , 让我们减轻对环境污染影响程度的重视 , 更不能因为这一番话 , 让我们放松对核泄漏危害程度的警惕 , 毕竟日本方面还要再次向海洋大规模排放福岛核废水呢 。 核废水就是核废水 , 本身就是极不安全的 , 不会因为稀释就降低了污染物总量 , 同样也不会因为排放大海就安全了 。
推荐阅读
- 盘点历史上7种你会为它们的灭绝而感到庆幸的动物
- 我国在青藏高原发现的动物化石,比长颈鹿还要高,到底是什么?
-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它是怎么长的?
- 占星基础|行星升降与容许度
- 地球的奇迹:氧气含量决定了动物的体型
- “夏娃理论”被质疑,中国的化石说明一切,人类的祖先到底是谁?
- “在胜利者之中,没有弱者的席位”——机器恐龙指挥官钢锁
- 恐龙消失是外星人造成的?外星人留在地球上,进化成了人类?
- 2.5亿年前“芯片”化石出土,引发思考: 人类或许并非首个地球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