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几乎在中国每个叫得出名的城市 , 都有这样一个或多个“历史文化街区” , 在北京它叫南锣鼓巷 , 在上海它叫田子坊 , 在成都它叫宽窄巷子 。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 , 加上大大小小的各类其他古镇古街 , 虽然遍布在东南西北 , 但都卖着一样的老酸奶、大鱿鱼、臭豆腐 , “熟悉的配方 , 熟悉的味道” 。
宽窄巷子
【古镇|为什么全国的古街古镇,都成了一个样子】如果随便拍上几张这些文化街区的照片让人来区分 , 怕就算是再见多识广的旅行者 , 也很难一一辨认出哪里是哪里 。
事实上 , 古街、古镇、历史街区旅游的兴起 , 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年的时间 , 那到底又是为什么 , 让全国所有的古街古镇 , 都这么快变成了千篇一律呢?
首先 , 让我们从商业的本质上来看 。 古街也好 , 古镇也好 , 本质上其实就是商业地产的一种变体 , 甚至可以理解成是“古文化主题”的购物中心 。 但和城市中的购物中心不一样 , 古街古镇的目标客户大多是游客而不是本地人 , 例如北京本地居民 , 想来是不会有人经常往南锣鼓巷跑的 。
这样一来 , 我们就很容易分析出 , 游客和本地居民的消费行为上最大的区别在于 , 游客不存在复购 , 也就是不管你提供的产品、服务、体验的质量怎么样 , 这都大概率会是一锤子买卖 。 这也就不难理解 , 古街里开遍了老酸奶、大鱿鱼、臭豆腐这些没有任何门槛 , 可以快速复制的小吃 , 以及工艺品、玉石首饰等定价具有相当水分的商品 。
田子坊
事实上 , 你即使提供了某些具有深刻当地文化底蕴 , 又有质量又有体验的产品 , 例如说当地某种独具特色的小吃或是手工艺制作 , 你也并不能像购物中心里的体验型业态一样 , 吸引到顾客的二次、三次消费 , 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 这样一来 , “劣币驱逐良币” , 低质量、低门槛、高重复率的商铺充满全国各个古街古镇 , 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 事实上 , 在古街古镇刚刚兴起的时候 , 各个古街各镇还是都能具备不少当地特色的体验和商铺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兴盛 , 千篇一律很快成为了古街古镇的现实 。
南锣鼓巷
撇开上面讲的商业的角度 , 还有一个导致了“文化街区”不再具有文化特色的重要原因 , 就是商业化导致的原有居民的迁出 。 很多的古街、古镇 , 作为人文景点 , 承载着一个地方具有特色的人文情怀 , 而源头则在于里面居住的居民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 。
但随着商业化的开发 , 原有居民要么搬出了街区 , 要么开始成为这个商业街的一部分 , 他们原有的生活状态被打破了 , 自然也导致了古街的魅力减退 。 举个例子 , 开发前的很多江南古镇上 , 人们依水而居 , 小舟穿梭在细密的水道之中 , 或是务农、或是经商 , 非常符合传统文化中“江南水乡”的意境 。 而随着居民的大量迁出以及民居的改作商用 , 现在的古镇上 , 只有密密麻麻的各色商铺和拥挤的人群 , 没有人的人文景点 , 自然也就失掉了人文特色 。
可以这么说 , 与其把古街、古镇当作文化旅游目的地 , 不如说是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推进而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商业地产模式 , 也满足了一定发展阶段居民的消费需求 。 因此 , 随着游客需求的提高以及消费行为的改变 , 古街古镇从特色走向同质 , 到最终走向衰落和萧条 , 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
推荐阅读
- 邢台|因为一个传说没人敢吃鱼,导致整条溪鱼泛滥,成为了泰国一大奇景
- 海花岛|迷人的仲夏夜怎会在家躺平?最全面的野外宿营经验都在这里了
- 古镇|浙江周边7个古镇,少有人知,却值得冬日好好闲逛,你去过几个?
- 山西省|成都一不收门票的寺庙,地处闹市却是一片净土,园林古建堪比故宫
- 山西省|中国最具仙气的县城,是杨梅最适合的家
- 杭州|这些边境城市你去过哪一些?
- 上海市|上海唯一的四方城池,如同微缩版的苏州古城,紧邻迪士尼却一直不温不火
- 古镇|斗门古镇,漫漫长街狭窄,幽幽古韵静美
- 汶川|早安云南 | 绝美隐世多依河,只此青绿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