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习俗

回族民间工艺源于伊斯兰文化艺术 , 它具有回族的民族传统及特点 ,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名族文化 , 而回族的名族文化反应了回族人民探索、追求完美的理想 。本期的回族文化带您走进回族的名族工艺美术习俗 ,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回族工艺美术习俗发展概况
纵观回族民间工艺美术习俗 , 无不与伊斯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兰经》第五章里说绘画是魔鬼的行为 , 其实质是警告人们不能画人像、神像和雕塑生物等 。穆斯林严格遵守这一戒律 。后来在阿拉伯地区 , 应用艺术在希腊、波斯等艺术的影响下 , 吸收其精华 , 并经过加工使之与伊斯兰艺术相结合 , 突破了原来的形式 , 形成伊斯兰艺术的独特风格 , 即避免创作骆驼、牛等具体的动物和鸟类等 , 尽量表现抽象的内容 。在抽象的艺术创作中 , 充分地表现其思想内容 。这种艺术创作方法大多表现在伊斯兰建筑艺术中 , 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首先在清真寺的建筑设计上运用了几何原理 , 其次在装饰设计上以程式化花朵组成反复出现的几何图形 , 并以此为中心 , 辅之以葡萄与藤叶相缠的蔓延花纹等 。
我国回族人民由于受伊斯兰艺术的影响 , 早在唐、宋时期 , 阿拉伯、波斯来中国经商、传教的穆斯林 , 他们不仅带来了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琉璃、牙雕等精美的工艺品 , 而且还带来了伊斯兰艺术 。如泉州圣友寺 , 据寺内现存阿拉伯碑文载 ,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 其建筑风格与18世纪初大马士革伍迈业清真寺相仿 。杭州凤凰寺 , 传说后窑殿全系砖建 , 为三个大圆拱形组成 , 是我国最早的“无梁殿” 。
泉州伊斯兰教石刻 , 有二百余方 , 大部分属于元代的遗物 。这些碑分为墓葬碑刻和清真寺碑刻两类 。这二百余方碑刻 , 每一方都是一件工艺品 。碑上既有阿拉伯文 , 又有波斯文和突厥文 。阿拉伯书法艺术在这些石碑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有库法体、大楷、小楷、草书、花体、方体等等 。除此以外 , 石碑围边上还有丰富多彩的装饰雕刻:有螺旋纹、缠枝、如意双环等图案 , 有的石碑上雕刻有莲花瓣、莲花蕊等几十种花卉图案 , 还有的以枝叶烘托圆月的精美图案 。可以说 , 回族的伊斯兰教石刻艺术 , 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增添了灿烂的明珠 。
元代回族的“大食瓶” , 令人赞赏 , 制作精细巧薄 , 美观高雅 , 堪称回族艺术中的精品 。另外 , 元代回族人加工的金银首饰灵巧好看 , 品种多样 , 也颇受人们欢迎 。
【回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习俗】明代回族的制铜和制瓷工艺 , 民族特色更浓 。如宣德炉制出的铜器 , 从提供的原料紫石、风磨铜以及装饰纹样看 , 在当时还不多见 。在制瓷上 , 回族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回青”这种原料 , 并在瓷器中将“回回花纹”与中国传统的松、竹、梅、龙、凤巧妙地结合起来 。清代以来 , 回族工艺美术应用的范围较广 , 种类也较多 。在民间已有回族人制作的陶瓷花瓶、盘碟、玻璃画、箱框画、香炉、盖碗、地毯、刺绣、纺织以及回族房屋建筑的砖雕、木雕等等 , 使伊斯兰艺术与回族风格融为一体 。回族的工艺美术习俗回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习俗 , 源于伊斯兰文化艺术 , 具有本民族的传统和特点 , 表达了回族人民对艺术的感受和思想 , 反映了回族人民探索、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的理想、观念和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