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朝鲜族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 , 虽然在朝鲜和韩国并不存在朝鲜族的概念 , 此外还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以及辽宁和黑龙江三省 。可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朝鲜族的风俗习惯究竟都有哪些?
那么 , 接下来 , 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学习学习吧!
朝鲜族(韩民族)的先民是三韩人(马韩、辰韩和弁韩) , 《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马韩在西 , 有五十四国 , 其北与乐浪 , 南与倭接 , 辰韩在东 , 十有二国 , 其北与濊貊接 。弁辰在辰韩之南 , 亦十有二国 , 其南亦与倭接 。凡七十八国 , 伯济是其一国焉 。大者万余户 , 小者数千家 , 各在山海间 , 地合方四千余里 , 东西以海为限 , 皆古之辰国也 。马韩最大 , 共立其种为辰王 , 都目支国 , 尽王三韩之地 。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
虽然韩半岛古代国名多变 , 但是“韩人”、“韩民”之称一直在民间延续 , 在中韩两国的法律文书中也时有出现 , 比如:19世纪80年代的《清·朝水陆贸易章程》中就有“华民”、“韩人”之称 , 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国皇帝对日宣战诏书中也有“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 , 迅速进剿 , 厚集雄师 , 陆续进发 , 以拯【韩民】于涂炭”之称 。
在甲午战争清国战败后 , 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 , 1897年 , 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 , 建立“大韩帝国” , “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 , han这个音在韩语中是“大”的意思 , 也有“一”的意思 , 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选寓意好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名称作为国名、族名 。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 。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浓郁 , 一般是稻草屋顶 , 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 。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 , 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 , 因此他们就地取材 , 用稻草盖屋顶 , 又隔雨 , 又保暖 , 经济实惠 。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 , 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 , 其余是一埔大炕 , 进屋就脱鞋上炕 , 炕上一般埔着地革 , 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 , 爱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
传统的朝鲜族的服饰以妇女穿的高丽裙最为独特 。每到大型节日、朋友聚会或生日、祝寿她们总会穿上这种传统的服装 , 伴随着那优美的民族乐曲 , 载歌载舞 , 热闹一番 。朝鲜族妇女摆运物品一般用头顶 , 这是在长期劳动中练就的本领 , 既使走的很快 , 也非常平稳 。在历史上 , 朝鲜族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突出 。这和日本的风俗有些相象 ,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 这种现象也逐渐在改变 。
朝鲜族民族音乐 , 民族歌舞 , 独具风格 , 它们多半反映劳动和丰收的欢乐的场面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鲜族歌唱家和艺术家 。每到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庆祝的场面 , 他们都会引吭高歌 , 举杯畅饮 , 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朝鲜族的民族节日有岁首节、上元节、寒食节、秋夕节等 。为老人祝寿场面热闹隆重 , 体现朝鲜族尊老爱幼的风俗 。
传统朝鲜族舞蹈有刀舞、长鼓舞、龙鼓舞、农乐舞等 。伽椰琴、奚琴、筒箫、长鼓、手鼓是朝鲜族的传统民族乐器 。
朝鲜语是他们的民族语言 , 延吉市是延边自治州首府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 延边自治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延边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南部 , 图们江中下游地区 , 中、朝、俄交界地带 , 幅员辽阔 , 边境线长 。边境口岸—珲春 , 可直接与日本海相通 , 再加上国家对边疆地区有相应的政策扶持 , 为开发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近几年又先后开辟了珲春至朝鲜罗津、珲春至俄罗斯海参崴的跨国旅游线路 , 相信延边自治州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
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 , 一般为短衣长裤 。男子上衣斜襟无扣 , 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 , 下衣裤裆肥大 , 裤脚系带 。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 , 以彩带为结 , 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 , 中年妇女多穿缠裙 , 长及脚跟 。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 。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 , 劳动时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胶鞋 。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 , 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 , 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也远近闻名 , 朝鲜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饭、打糕、冷面为主 , 朝鲜族的铁锅与汉族的蒸饭的铁锅有所不同 , 它口小 , 内大 , 所蒸出的米饭味道纯正 。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后 , 经过反复锤打而成 , 吃起来柔韧可口 。朝鲜族冷面多为夏季食用 , 冷面所用的原料为荞麦粉、面粉和淀粉按一定比例和匀 , 经过手工机械压制到沸水里煮熟 , 然后放以冷水里浸泡 , 食用时放到特制的冷面汤 , 然后加辣椒沫、牛肉片、煮熟的鸡蛋、黄瓜丝等 , 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 , 吃起来 , 凉爽可口 , 特别受到女性的欢迎 。
美食:
朝鲜族的菜肴多以凉拌和泡渍的为主 。朝鲜族泡菜家喻户晓 。所用的原料多种多样 , 几乎无所不有 , 常见的有桔梗、薇菜、蕨菜、海带、萝卜、大白菜、黄瓜等等 , 泡制时所用的佐料主要有姜沫、蒜泥、辣椒沫、盐、味精等 。朝鲜族泡菜是游客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 , 传统的朝鲜族人爱吃狗肉 , 做法独特是宴请客人必备的一道菜 。狗肉汤、酱汤、鲢鱼汤、水豆腐、明太鱼、朝鲜族包饭、朝鲜族烧烤、用糯米酿制的朝鲜族米酒都颇具民族特色 , 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作为一个外地游客到这里 , 欣赏完美丽自然景观 , 坐朝鲜族农家大炕上 , 品尝风味独特的菜肴 , 喝着朝鲜族米酒 , 听其音乐 , 观其舞蹈 , 你一定会乐在其中 。
朝鲜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有摔跤、跳板、荡秋千、拔河、传统木排赛等 。每到大型节日都要举行体育运动会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 , 多为大米饭、二米饭 , 汤每餐必备 , 尤喜喝大酱汤 。
辣白菜 , 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 , 洗后 , 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 。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 , 然后窖藏 , 半月后便可食用 。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
冷面 , 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 。煮熟捞出冷却 , 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 , 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 , 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 , 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 , 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 。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 。杀时将狗吊起 , 四蹄放血 , 退毛 。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 , 肉加调料凉食 , 其味鲜美可口 。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 , 一般一灶两锅 , 其锅邦深底阔 , 特别铁盖 , 便于焖饭 , 但炒菜不便 。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 。桌中间一盆饭 , 一人一匙 , 并备有凉水 。器皿讲究卫生 , 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
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 , 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 。房屋以木搭架 , 用拉哈辫抹泥为墙 , 屋顶四面坡 , 用稻草覆盖 。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 , 室内通屋为炕 , 进屋脱鞋 , 盘腿而坐 。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 , 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 。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 , 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 , 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 , 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
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 , 放在屋里摆上供品 , 这时赶制寿衣 。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 , 男子戴麻制丧帽 , 女戴麻制丧圈 。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 。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 , 同时带去礼物 。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 , 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 。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 , 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 , 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 , 也出现了深葬 , 火化等 。
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 。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 , 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 , 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 , 父子不同席 , 儿媳恭顺地侍候 , 待老人吃完 , 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 , 席间若无法回避时 , 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 , 不能借火 , 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
婚姻: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 , 产生爱情欲订婚时 , 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 , 以后 , 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 。如女方父母拒见 , 则预示婚事不谐 。如双方老人见面 , 男女青年则可旁听 , 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 。如双方父母议妥 , 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 , 然后 , 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 。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 , 到此 , 亲事即告订妥 。
推荐阅读
- 全面解析:汉族的风俗习惯
- 渊远流长的壮族酒文化
- 妙趣横生的满族八旗文化
- “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汉族服饰文化
- 元宵节给老板的祝福短信
- 夸姐姐的句子
- 关于人到中年才醒悟的说说
- 最好的繁体网名设计
- 非常污的句子 很污很污的文案
- 关于不要斤斤计较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