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苦楝皮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苦楝皮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临床应用驱蛔虫已被人们长期使用,疗效确切 。解放后,各地临床报告病例数以万计 。但在实际操作中,药用部位的选择、制备、剂量、给药等各不相同,其驱虫效果和毒性反应也有较大差距 。根据一些临床报道,总结如下:
①药用部分和采集季节
苦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可以驱除蛔虫 。根据对《千金方》等23种唐代方书的调查,其中16种主要使用根皮 。明朝以后,根皮用得更多了 。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应用结果,根皮的疗效比树皮高一倍 。靠近根的树皮(离地5寸左右)比上面的树皮好,疗效和根皮差不多 。冬季或春季发芽前采集的根皮疗效最高 。另外,各地的楝树品种不同,一般认为四川产的楝树最好 。
②制备方法、剂量和给药方法
一般煎服也可以制成片剂 。苦楝皮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需用文火长期煎熬,疗效确切 。有人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分别用2、4、6两用文火煎制11小时,其疗效高于8两用大火煎制4小时 。用量:根据《中国药典》(1963年版)及相关记载,苦楝的成人剂量为1.5 ~ 3.0人民币(干树皮),但实际用量相当出乎意料,高的可使用至9 ~ 11 g/kg体重 。建议成人用4 ~ 6两(鲜皮),儿童用3 ~ 6g/kg体重 。每片川楝素片含川楝素晶体0.025g,用量为成人6-8片,2-4岁2片,4-8岁3-4片 。印楝素片每片含印楝素25 ~ 50mg,儿童5mg/kg体重疗效最佳 。或者每2岁服用1片(4岁服用2片...14岁7片)和16岁以上10片 。方法:睡前或清晨空服用或分别在睡前和第二天早上服用 。可以在汤药里加糖纠正味道,就不用再吃泻药了 。建议服药前吃一些油腻食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防止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
③驱虫效果
根据用苦楝皮(或苦楝生片)治疗的20000余例和用川楝子(苦楝片)治疗的5000例左右的临床分析,蛔虫一般在服药后数小时或2-3天内排出,多数在24-48小时内排出 。驱虫率为20.2% ~ 100%,粪便转阴率为5.5% ~ 92.8% 。介绍用印楝皮煎剂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50例,取得显著疗效 。方法用25%汤剂200 ml作保留灌肠,半小时后第二次灌肠300 ~ 500 ml,一小时后第三次灌肠600 ml,为一个疗程 。如果24小时后没有排出,可以进行第二个疗程 。对于严重脱水,可以使用补液来纠正脱水 。川楝子片也可以内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用量:1岁2片,2-4岁2-3片,5-8岁4片,9-12岁5片,每日2次,可根据情况给予50%硫酸镁25 ml 。此外,用4 ~ 6对鲜苦楝根(不去皮)煎成100%汤剂治疗胆道蛔虫病,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12岁以下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12岁以上每日两次,每次一剂,2-3剂为一疗程 。一般服药后2 ~ 3小时疼痛减轻,从第一次大便开始,蛔虫排出 。一个疗程后,症状较轻者可继续每隔1 ~ 2天再服一个疗程 。苦楝根皮对驱蛲虫、绦虫、鞭虫也有一定效果 。
④毒性反应 。
苦楝的副作用一般在服药后1 ~ 6小时出现,但在虫体消灭前,通常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恶心、腹痛等 。发病率高的可达100%,低的不到1% 。持续时间多为几分钟或1 ~ 3小时,最多16小时,可自行消失 。严重反应或中毒时,出现呼吸中枢麻痹、类似莨菪属植物中毒的症状、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障碍、视力障碍等 。可能发生,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川楝子素240”是从川楝子皮中提取的白色结晶,有蓄积作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对肝脏有损害 。为避免中毒,不宜连续服用 。苦楝根外层有紫褐色皮肤,古人指出有毒,但经人们试用后未发现副作用 。上述严重反应或中毒现象多是由于药物过量或患者身体的特殊敏感性引起的,在临床应用中一定要引起重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