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提出平行宇宙的观点 , 以及越来越多的假设模型被证实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人类正处于越来越接近真相的时间节点中 , 也许这是个让人最终难以承受的发现 , 但是这必将是一个颠覆所有认知的结论 , 我们姑且称它为终极 。
加来道雄(Michio Kaku)博士 , 美籍日裔人 ,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 加来道雄博士也是最新出现的M-理论的参与者 , 他的著作《平行宇宙》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 。 本书中 , 加来道雄博士以其无与伦比的物理学思维 , 讲述了现代物理学得出的一种最令人难以置信、最激动人心的可能性 , 即 , 可能存在着广阔无垠的宇宙之网 , 里面排列着许多宇宙 , 也许是无穷多个宇宙 , 而我们这一宇宙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 书中加来道雄博士用量子力学的观点阐明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 , 我们可以一一体会 。
双缝干涉实验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 让光线通过两条狭缝 , 在背后会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 但是正是这个看似普通的物理学论证实验 , 却让20世纪科学家集体遭遇的一次“灵异事件” , 让他们感到十分畏惧 , 甚至影响到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判断 。 为了论证爱因斯坦提出的波粒二象性 , 首先是进行了最普通的双缝实验 , 用的是光而不是电子 。 实验过程非常简单 , 一个挡板 , 挡板上有两条狭缝 , 挡板后面是屏幕 。 向挡板发射光 , 大部分光会被挡板挡住 , 光线只能通过两条狭缝 。 如果光是粒子 , 屏幕上就会出现两道杠(条纹) 。 如果光是波 , 则会出现多条杠 , 也就是干涉条纹 。 这也是关于“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最好的实验证明 。 实验结果显示是干涉条纹 , 很明显光是波 。 第二次实验开始了 , 重复做上述过程 , 一个一个发射光子 , 起初由于光子的数量很少 , 在屏幕上出现了杂乱无章的图案 , 但是当光子数量增多时 ,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 屏幕上开始显示出了干涉条纹!我们知道要想产生干涉条纹 , 必须得有两个波进行干涉 , 这就是为什么要开双峰的原因 , 但缝的话任何波都不会产生斑马线 。 但是一个一个发射光子 , 单个光子要么经过右狭缝、要么经过左狭缝 , 单个光子在和谁发生干涉?难道它同时经过了双缝 , 并且和自己发生了关系?所以说这个物理实验的结果让20世纪科学家们感到毛骨悚然 , 我们的论点到底支持了什么 , 实验又颠覆了什么 , 让人仿佛掉入了无限黑暗之中 。
好在这时候爱因斯坦和普朗克提出了波粒二象性这种说法 , 用来证明光即是一种波 , 也是一种粒子 , 这就为之后的量子物理开启了大门 。 我们常常调侃说:“遇事不决 , 量子力学” , 虽然这只是个调侃 , 但也从侧面很好地反映了量子物理的晦涩难懂 , 其实大家不必对其数学论证进行深究 , 加来道雄博士就用其无以伦比的形象思维为其解说了基本观点 , 凡是有量子态的物质 , 其都具有测不准性 , 波函数在观测时会坍缩 , 这是什么意思?简单举个例子来说 , 原子核外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转动 , 微观粒子具有量子态 , 电子的运动轨迹不能被测量 , 通过实验测量电子轨迹 , 发现和双缝干涉的光子一样 , 一开始是一个一个位置点 , 测量次数越多 , 点就越显得杂乱无章 , 最后显示出了一片围绕原子核的云状阴影 , 这就是电子云 。 电子在具体时间会出现在哪个点?不好意思测不准!这就是测不准原理 , 一个真真实实的现代物理学原理!自量子物理创立以来 , 经典的测量理论一次次地被推翻 , 以至于让现代物理学到了发展瓶颈阶段 ,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20世纪 , 100多年都未见有重大突破 , 匪夷所思的现象一个接一个 , 这已经不能用惊异来形容当时物理学家们的感受了 , 简直是惊恐啊 。
推荐阅读
- 关于宇宙的趣味小知识
- 3位宇航员永远因太空沉睡,唯有他飞到了冥王星,即将离开太阳系
- 世界号发射成功,首次挑战“一箭多星”,下一步月球火星空间站?
- 电鳗为何能放电?放电时它自己会被电到吗?
- 南极神秘新物种,被称作冰鱼数量惊人,活跃的巢穴多达6000万个
- 外星人为什么无法入侵地球?爱因斯坦曾预言神秘能量在保护人类
- 天文台:宇宙分析师
- 人类移民太空似乎已经迫在眉睫,这是留给我们人类最后的机会吗?
- 《梦华录》里的“帽妖”事件,真的是飞碟U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