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向自然界投放大量转基因蚊子,以蚊制蚊,能否遏制蚊子侵扰?( 二 )


【如果向自然界投放大量转基因蚊子,以蚊制蚊,能否遏制蚊子侵扰?】除此之外 , 还有一些利用生物工程的手段 , 比如通过辐射等手段使雄蚊的生殖能力产生破坏 , 使其在与雌蚊交配时 , 无法顺利形成受精卵或者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 。 但是 , 经过多年的实验之后 , 这种方法也行不通 , 因为不可能抓到足够量的雄蚊 , 同时在受到辐射等刺激后 , 雄蚊的行动和交配能力也大受影响 , 根本不能再与雌蚊交配 , 最后这种方式也不了了之 。
“转基因”蚊子从上面可以看出 , 利用传统方式灭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 而且不能从根本上限制蚊子的肆虐 。 所以十几年前 , 有科学家们想到了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 , 从蚊子的基因着手 , 试图改变蚊子的基因特征 , 使其在繁衍之后 , 会在后代的个体中产生致命的“基因”缺陷 , 从而达到从根源上消灭蚊子的目的 。

最近十几年来 ,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们 , 在这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 ,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 但受制于实施的诸多不可确定性 , 始终未能大面积推开 。 近日 , 美国佛罗里达州批准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 , 向自然界中释放7.5亿只“转基因”蚊子 , 来试图减少蚊子种群的数量 , 从而达到降低因蚊子而传播的疾病概率 。

据公开的消息显示 , 这些蚊子是由英国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培育的 , 选择的全是雄性埃及伊蚊 。 在培育时 , 一方面使这些蚊子的体内含有“发光基因” , 使其在野外便于发现和跟踪;另一方面 ,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就是通过连续喂养四环素 , 来抑制该类型蚊子体内的“死亡基因” 。

待“基因改造”后的雄蚊与雌蚊交配后 , 所产生的雌性后代体内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一种必要蛋白质 , 所以雌性后代个体不能长到成年就死亡了 。 而雄性后代个体就没事 , 继续与自然界的其它雌性个体交配繁衍 , 久而久之 , 自然界中的雌蚊就逐渐减少 , 蚊子种群的数量就被控制了下来 。
该生物公司 , 曾经在十几年来 , 在巴西做过类似的实验 , 按照设想 , 自然界中的蚊子种群数量势必会呈现下降趋势 , 实验后的几年内 , 的确朝着这个方面发展 , 不过最后的走向根本不按照设想的模式演变 , 在实验区域内产生了多种基因混合的情况 , 最后蚊子的种群数量不但没有减少 , 反而呈现出了基因多样性的特点 ,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出现了“超级蚊子” 。

按照有些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的观点 ,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蚊子来实现控蚊的方式 , 具有潜在的威胁 , 因为在自然界中 , 我们不能阻止被改造后的蚊子与其它种类的蚊子进行交配 , 当然更不能避免因这种“混血”所带来的基因逆转现象 , 有一定的概率生成具有更强适应性、生命力更强、吸血更猖獗、病毒传播更猛烈的新品种 , 这显然背离了实验的初衷 。

“转基因”蚊子到底对于人类来说是福音还是潜在的生态灾难 , 现在还无法下一个定论 , 但是先前实验所出现的“超级蚊子”先例 , 也足够给我们一个警示 , 一旦通过“转基因”蚊子形成了无法预估的后果 , 我们再来对付“超级蚊子”可就难上加难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