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水冶古城老街变“网红打卡地”的思索

青岛市|水冶古城老街变“网红打卡地”的思索


这几天 , 我们水冶的老城 , 在经过修缮、改建后 ,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一条街 。
水冶古城老街街从开始改建的时候 , 我就一直在关注中 。
甚至更早年间 , 2015年安阳市政协在搜集安阳市本土的古城、古街、古村落资料 , 准备出书的时候 , 我还特意整理了一套有关水冶老城的资料 , 上报到了安阳市政协 。
为什么我这么关注水冶的老城、水冶的老街道 。
因为那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
那古朴的建筑、那令我倍感亲切的一砖一瓦 , 总是会把我带回到孩提时代 。
前些天 , 我特意趁着夜色 , 去水冶老城逛了一圈 。
看着昔日里 , 破败、衰落的建筑 , 在修缮之后 , 被如今具有时尚化、年轻化、个性化 , 充满活力的现代商业气息所熏陶 , 焕发出一种全新的姿态 。 顿时令我内心里涌现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 那也许是一种伤感 , 也许是一种违和感 。
犹记得小时候 , 站在水冶的老街 , 从东到西望不到头 。 那时候 , 整个水冶的老街也是我们当地的商业中心、步行街 , 尤其到了周末 , 摩肩擦踵的行人照样可以令这座老街人声鼎沸 。 尤其是那些卖包子、卖烧饼的叫卖声 , 从商贩的喉咙中喊出来之后 , 可以穿透密密麻麻的人群 , 传播很远很远 。
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水冶老街特有的生活情景 。
如今 , 昔日的那种沸腾却被当下的喧嚣所取代 。 水冶的老街 , 经过这番改造 , 原有的城镇贸易的商业业态 , 变成了偏向于文旅性质的服务行业 。 原来为满足人们购物需求的商业集散中心 , 成为了当下供人们休闲娱乐的网红街区 。 尤其是成为了年轻人释放青春与活力的地方 。
古与今、旧与新 , 这两者、双方的碰撞 , 令徜徉其中的我 , 尤为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 。
我忘不了不久前 , 整个水冶老城呈现出破败的景象 。
虽然近十多年来 , 《孔雀》、《二叔》等影视作品曾经先后在水冶老城拍摄 , 引发了国内外对水冶这座老城的关注 。 但是 , 这种关注终究只是零星的、碎片化的 。
如果没有空前的力度对这座老城进行修缮、整合 , 并重新利用的话 , 那些具有历史时代特征的古建筑 , 最终会在时光的流逝中 , 逐渐凋零 。
直到近些年 , 关于对水冶古城老街进行修缮复原的呼声越来越高 。
其实 , 古建筑也是需要生命活力注入的 。
我们所注入的这些生命活力 , 说到底 , 就是人气 , 就是令这座古城老街道继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如果古建筑群体经修缮复原后 , 继续被拉起警戒线 , 然后束之高阁 , 不让人靠近 。 这种保护其实变得没有了多少意义 , 反而会继续耗费大量的公共资源 。
这种保护其实是不可取的 。
遥想当年 , 水冶老街曾经是古代商业集散中心 , 虽然当下的基础硬件设施 , 已经无法再令其恢复往日的商业集散功能 。 但是 , 借助古城老街道所蕴含的文化资源 , 照样可以通过旅游产业 , 以一种全新的业态展现给世人 。
这何尝不是我们对于古城老街道的一种保护和拯救 。
【青岛市|水冶古城老街变“网红打卡地”的思索】如果一个地方无法吸引年轻人前来驻足、停留的话 , 这个地方最终会被淘汰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观 , 更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
无论我们多么地不舍 , 甚至看不惯 。
往日里我们所创造的一切 , 包括这些古城、老街巷 , 最终将交给年轻一代人的手中 。 继续被他们去改造和使用 。
至于这一切如何在新一代人手中传承下去 , 那的确是一个难以预料的答案 。
就好像百年前在水冶老城里扩建宅院的老一辈人 , 可曾想到未来会有一天 , 这里的一切会以这样一种方式 , 对外呈现出来 。
如今 , 我们让她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和气象 , 这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作为和担当 。
未来 , 水冶的古城还会继续由新的一代人进行保护和传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