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闲情夏李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二 )


精致的角色打扮 , 繁重的发饰
蕴藏了别致的一面
戏剧 , 总有让人解读不完、欣赏不完的魅力


【李渔|闲情夏李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全场可容纳150名听客
在这里听戏还可以
免费品尝李渔传统糕点和茶水
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
嗑着瓜子 , 听着戏曲
其中的闲情逸趣自不用多说



感受戏曲人生里的离合悲欢

收获诗意和闲情
必不可错过这一出“好戏”!





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
粉墙黛瓦马头墙的装饰
带你走进李渔戏剧的清丽婉约里



故居内宁静雅致
慎思堂里陈列着旧物件儿
仿若走进了李渔的清浅旧时光里



梁上挂下来李渔的名言警句牌
李氏家训包含着对子孙立身处世、
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






行走在水街庭院间
感受戏剧风情
李渔当年兴修水利
整个村庄水系贯通环绕
因此这条街称为水街



墙面、栅栏、灯笼、地面上...
画着脸谱和戏剧人物
村庄内戏剧元素无处不在
它们很好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不经意间带来惊喜
引你无限遐想





在绣球花的衬托下
十卺楼边的红色脸谱变得柔和起来

漫步夏李村 , 仿佛在接受戏剧文化洗礼
当下的时光如此宁静美好
人生何必不远千里
眼前便是“闲情偶寄”



这是一座沉稳的雕像
站在村庄的中心
游客可以瞻仰李渔风姿
“李渔”安静地站在那儿
站在春夏秋冬的轮回里
感受着时间带给村庄的沧桑变化




且停亭是古驿道上的一个过路凉亭
被列为中国十大古代过路凉亭之一
李渔在村里当祠堂总理时所倡建
并亲自题写了凉亭的碑名和对联: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 ”


亭子旁的墙上一共有十三块石碑
是李渔诞辰400周年时
由十三位书法家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的
内容都是李渔的著名著作




在李渔故里的牌楼不远处
是两边“泄洪而下”的李渔坝


夏李村以前水利设施落后
李渔上任“村官”第一件事就是倡修水利

清廉婺剧《李渔坝》剧照
李渔用了三年的时间
把村庄周围的两条河渠全部打通
大大改善了农田水利

解决了村民饮用水不便的问题
使得村民至今受益

清廉婺剧《李渔坝》剧照
尽管现在李渔坝的作用已经弱化
但是作为祠堂总理
他为百姓做的实事好事
精神财富一直在延续
激励着后人要脚踏实地为民造福



坝上河水潺潺 , 奔流不息
河对岸一栋古老的建筑
倒映在宁静的水面上
美得让人不忍心打破这一份宁静




伊园是李渔避乱在夏李时住的地方
自称与西湖相比 , “只少楼船载歌舞”
李渔在此隐居3年 , 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李渔一生营造了四座园林

都是精致高雅有新意之地
伊园是李渔设计的第一座园林


池水泛黄是由于接连大雨导致泥土泛起


李渔给园子里的每一处都取了动听的名字
会客厅叫燕又堂 , 方塘上的小桥叫宛转桥
偏房叫宛在亭 , 宛在蓬莱仙山
房间的连廊取名踏影廊
李渔喝醉了就卧在花影上




蝴蝶在园中款款飞
太湖石在小池中舒展着身姿
推开窗即是赏心悦目的风景
如果生活有味道
那么李渔的乡居生活一定是鲜甜的
他说“余受山水自然之利 , 享花鸟殷勤之奉”
在这里每天都是好日子




穿过假山造就的拱门
走在阴凉的连廊下
体味李渔的闲情逸趣

情不知所起 , 一往而深 。
李渔对戏曲的热爱
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在夏李村中得到充分体现



闲适 , 是人生最大的富足
这个夏天 , 来李渔戏剧小镇吧
细赏戏曲文化之美
漫享此间闲情逸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