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 社会上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畸形恋 , 大都是因为精神上的缺失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爱 。 因为童年对人的影响几乎是深入骨髓的 , 童年时期缺爱的孩子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拼命寻求情感上的满足 , 这也就导致畸形关系的诞生 。
不久前 , 警方破解了一场煤气中毒案件 , 该案件中的死者是一名年轻的女教师 , 她姓余 , 年方35 , 在当地某重点高中任教已十年有余 , 资历深厚 , 很受学生们的喜欢 。
就案发现场的情况来看 , 死者平静地躺在床上 , 家中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 房间地板上也十分干净 , 门窗则处于紧闭的状态 , 未曾发现外人闯入的迹象 , 这似乎是一场自杀案 。
但根据警方多年的查案经验来看 , 事情或许远没有那么简单 , 越是平静的表面便越是可能波涛汹涌 。 而警方之所以会这样怀疑也并非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 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医在死者体内发现了大量的安眠药 。
这些安眠药是和酒水混合在一起下肚的 , 按理说死者生前至少饮用了大量的酒水 , 可是在死者的家中却未曾发现任何的酒瓶 , 这是十分疑惑的点 。 再者根据走访得来的结果看 , 死者生前并未养成爱喝酒的习惯 , 又为何会想到在自杀前喝酒呢?
吞服大量安眠药与煤气中毒 , 这两者无论其中的哪一种都是致命的 , 能够狠下心来用两种方式同时自杀的人 , 大抵在生前就已经丧失了对世界的希望 , 抱着必死的念头奔赴黄泉 。
可是就死者余女士的生活状态来看 , 她虽然与前夫王先生离了婚 , 但在学校里和一众老师的关系都很不错 , 社交圈广泛 , 还交了一个兼职健身教练的男朋友 , 两人刚好处于热恋期 , 正是难分难舍的时候 , 此时的余女士又怎么会突然选择自杀呢?
以上种种证据都表明 , 余女士极有可能是死于他杀 。 为了让案件的真相水落石出 , 警方调查了余女士学校和房子所在小区附近的几百个监控 , 并最终发现了该案件的蛛丝马迹 。
就在余女士死去的前一天晚上 , 有一位年仅15岁的男学生曾到访过她家中 , 考虑到余女士教师的身份 , 因此附近的邻居也没怎么在意 。 该学生进入余女士家中的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 , 他走出小区后 , 从书包中掏出两个绿色的啤酒瓶 , 并将它们扔进了垃圾桶中 。
很快 , 警方逮捕了这位年仅15岁的男学生 。 在审讯室内 , 他如实交代了一切 。 该学生姓李 , 出生于当地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村家庭 , 幼年时母亲偷偷跑了 , 只留下务农的父亲将他一把拉扯大 。
出于自卑的心理 , 李某在班上很少有能够说上话的朋友 , 他性格极度孤僻 , 不爱与人交流 , 面对老师的热心关切 , 也总是爱答不理的 。 久而久之 , 李某似乎成为了一个边缘人 , 被班上的老师和同学们忽视 , 甚至完全无法融入任何班级氛围中 。
但当余女士被调来李某的班级并成为班主任后 , 情况似乎有了改变 。 思想开放且前卫的余女士在任职期间组织了多次班级室外活动 , 每次缺席的就只有李某一个 , 这也令余女士十分头疼 。
为了让李某更好地融入群体 , 余女士私下给他做了很多思想开导工作 , 甚至当余女士发现他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后 , 还偷偷资助他一笔数目不小的生活费 。 除此之外 , 在学业方面 , 余女士也极度宽容李某 , 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和照顾 。
这样一来 , 年幼缺爱的李某开始对余女士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 他将年长老师的关心错误地当成了暧昧 , 并十分想当然地认为余女士同样也对他抱有“特殊感情” 。 所以当他发现余女士和男友约会时 , 他感觉到十分愤怒 , 并认为余女士背叛了他 。
为了对余女士实施报复 , 李某以学业遇到挫折为由 , 主动进入余女士家中和她吃饭聊天 , 在这一过程中 , 李某假意借酒发泄情绪 , 并邀请余女士一同喝酒 , 为人仗义的余女士自然是毫无防备地喝了下去 。
推荐阅读
- 案例回顾:年轻女老师嫁给60岁老头只为还清赌债,结果惨遭虐待导致子宫永久受损
- 经典案例:南京一起叔嫂不伦婚外恋酿成的血案
- 五毒之一——蝎子
- 人民艺术家乔羽去世,享年95岁,家人和网友送别词坛泰斗
- 名人也疯狂,爱因斯坦吐舌头的经典照片怎么来的?竟然是他最喜欢的一张
- 曼德拉效应愈发明显,人类记忆真被篡改了?其中有着怎样的奥妙
- 2020年,湖南小伙10万迎娶女教师,亲属发现异常,婚检查出尿毒症
- 女55男60将成为过去式,工龄退休有望到来,年轻人“喜从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