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类为了探索太空 , 发射了许多航天器材 , 从最初的人造卫星 , 到载人航天 , 再到飞跃八大行星的旅行者号 , 在人类疯狂探索宇宙的时间里 , 有这样一种航空器材 , 如流星般划过人类航空史 , 如今它已经褪去了曾经的荣光 , 安静的停靠在博物馆里接受人们的探望 , 如一个老者 , 向人们诉说它曾经的故事 。
那个器材 , 叫航天飞机 。
【7名宇航员“气化”,NASA隐瞒关键信息?回顾最惨烈的航天悲剧】如今 , 载人火箭、空间站等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 , 工作在太空中的第一线 , 唯有航天飞机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 究竟发生了什么 , 让人类一手放弃了这款斥巨资打造的航天器?又是什么让它成为了NASA永远的痛呢?
航天飞机航天飞机诞生前 , 人类采用的都是一次性的运载火箭 , 但是大家都觉得太浪费了 , 火箭上的大部分东西要么被烧毁在了发射途中 , 要么就被抛弃在了太空之中 。
1969年 ,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进行到关键时刻 , 每次发射火箭的巨大花费 , 让当时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迫切想要一种新的航天器材 , 这种飞行器能够回收并重复使用 , 宇航员驾驶它就像驾驶飞机一样 。
1972年 , 改变人类航空史的事件诞生了 , 航天飞机计划正式实施 , 五年后 , 历史上第一台航天飞机“企业号”诞生 , 标志着新航天时代的来临 。 企业号作为第一台试验用的航天飞机虽然没有执行任何任务 , 但它激励着后面的研究者进一步改造 。 1981年 , 首架载人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 , NASA宣布正式迈入航天飞机时代 。 自哥伦比亚号之后 , 后继者们陆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航天飞机由三部分组成:可回收的轨道飞行器、可回收的固体助推器、不可回收的外储箱 。
轨道飞行器:航天飞机的本体 , 长得像飞机 , 里面设有许多不同的舱室 , 可载人、运送物资 , 自带动力设备 , 可在任务完成后返回 , 返回方式和飞机降落相似 。
固体助推器:有两个 , 为航天飞机起飞时提供80%的推力 , 结构与小型火箭类似 , 装有回收装备 , 与飞行器通过固件相连 , 不进入太空 , 飞行到约46千米的高度时与轨道飞行器分离 , 掉入太平洋 , 再专门回收 。
外储箱:分为液氢箱和液氧箱两部分 , 主要利用液氢提供推进 , 掉落后自我烧毁 。
人类历史上共诞生了美国的企业号、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 , 以及苏联的暴风雪号、小鸟号和贝加尔湖号航天飞机 。 其中只有美国完成了航天飞机载人计划 。
航天飞机的诞生是人类航空发展的一大步 , 为今后的星际航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 数以万计的青少年被鼓舞投身发展人类航天事业 , 大家都对今后的航天飞机抱有无限的希望 。 然而探索太空 , 总要付出代价 。
挑战者号事件1986年1月28日 ,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执行自己的第10次太空任务时 , 升空仅73秒便爆炸 , 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牺牲 。
事后调查失事原因 , 原来是在发射时 , 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上面的一个O形环失效 , 正是这个小小的O形环 , 引发了燃料泄露 , 紧接着一系列设备失效 , 最后航天飞机解体 。 更让人伤心的是 , 宇航员们在事故发生时并没有死亡 , 他们被爆炸的冲击波推出航天飞机 , 在这过程中与散落在空中的零件撞击 , 最后同零件一起落到地面上 。
推荐阅读
- 毅力号传回火星上怪石照:大石沾着圆形小石
- 毅力号火星车发现人造物,闪亮发光如金属,出现位置很奇怪
- 首只进入太空的狗,在宇宙滞留六十多年,人类为什么要毒死它?
- 大幅度降低月球基地成本,欧洲太空激光3D打印机已经测试成功
- 干细胞储存成热潮,到底是“智商税”还是造福人类的新希望?
- 95年发现的青藏高原“地底空间”里究竟有什么?面积超3个台湾
- 更快、更近,帕克探测器,向阳而生
- 帮太阳加速!自然光合作用效率不到1%,人工光合作用可提高18倍
-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