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被判定学术不端,失去工作和经费,现在,他用一篇Nature子刊证明自己是对的!( 二 )


另外 , 不得提一下 , 2017年1月31日 , Niels Birbaumer团队在PLOS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Brain–Computer Interface–Based Communication in the Completely Locked-In State”的研究论文 , 该研究在此报告使用功能近红外光谱 (fNIRS) 和隐式注意处理程序的 BCI 通信 。 四名患有晚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 的患者——其中两名在永久性 CLIS 中 , 两名在没有可靠沟通方式的情况下进入 CLIS——学会用已知答案和开放性问题回答个人问题 。 三名患者在数周内完成了超过 46 个疗程 , 一名患者(患者 W)完成了 20 个疗程 。 使用线性支持向量机 (SVM) 对具有已知答案和未解决问题的个人问题进行在线 fNIRS 分类 , 导致正确响应率高于 70% 。 这些结果可能是消除完全闭锁状态的第一步 , 至少对于 ALS 患者而言 。

2019年12月16日 , 在对举报人最初提请作者机构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两次调查后 , 编辑撤回了该出版物 。

在调查期间 , 两个机构的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 , 该研究的作者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方面存在过错 。 但是 , 他们没有对调查结果所依据的方法发表评论 。
根据出版伦理委员会提供的指导方针 , 编辑撤回了这份手稿 , 因为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t Tübingen 和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发现作者参与了学术不端行为 。
作者拒绝签署此撤稿协议 , 因为他们坚持他们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 并表示他们打算采取法律程序来质疑调查报告中的发现 , 他们声称这些调查报告的发现存在错误 。
DFG(德意志研究联合会)禁止Niels Birbaumer在5年内申请其基金 , 或担任DFG的基金评委 。 DFG还表示将要求其退回在该研究中使用的经费 。 Birbaumer 由于学术不端事件后离开了德国 , 去了意大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