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母鲨同居10年,其中一只莫名生娃,科学家:这并不是好事


两只母鲨同居10年,其中一只莫名生娃,科学家:这并不是好事


文章图片


两只母鲨同居10年,其中一只莫名生娃,科学家:这并不是好事


文章图片


两只母鲨同居10年,其中一只莫名生娃,科学家:这并不是好事


文章图片


两只母鲨同居10年,其中一只莫名生娃,科学家:这并不是好事


近日 , 意大利撒丁岛上的卡拉古诺水族馆的一只灰星鲨生了娃 , 但是水族馆的员工却高兴不起来 , 因为水族馆只有2只灰星鲨 , 都是雌性 , 二者已经同居了10年 , 在这10年间 , 水族馆从来没有引进过任何一条雄性灰星鲨 。

近年多次出现同类事件这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 。 1999年人们在美国的佛罗里达海岸捕获了3条出生不久的雌性双髻鲨 。 随后它们住进了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亨利·多勒动物园的水族馆里 。 在一个水池内它们度过了3年时光期间未曾接触任何雄性同类 。 2001年12月14曰 , 其中一条雌鲨 产下了一条小鲨 , 这条幼鲨的诞生震惊了世界 , 随后 , 来自英国、美国的科学家联合开展调 查研究 , 决心找出幼鲨出生的原因 。 他们对这条幼鲨的尸体样本进行了DNA基因 分析 , 这条幼鲨的DNA只与其“母亲” 的DNA相符 , 它体内没有任何\"父亲”的基因 。

2002年 , 类似的情况在美国底特律的一家水族馆再次发生 。 一条已经6年 没有接触过雄性的雌性白点竹鲨突然产出了一窝蛋 。 而在2011年 , 一条饲养在阿联酋迪拜的阿拉伯塔酒店(即著名的迪拜船帆酒店)的水池中 , 名叫\"Zebedee\" 的雌性豹纹鲨连续4年生下无“父”基因的幼鲨 , 这创造了一项新纪录 。

为何出现此类事件根据过去戴明·坎普曼、保罗·普罗德尔、盖伊·哈维研究所等人对鲨鱼孤雌生殖现象的研究 , 这对整个鲨鱼种群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
因为鲨鱼在没有交配的情况下 , 诞生幼鲨 , 这在科学上叫做孤雌生殖 , 什么是孤雌生殖 , 完全不需要精子仅靠自身的卵子就能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才能称为孤雌生殖 , 为严格起见 , 一般将这种生殖方式称自发孤雌殖 。
但是鲨鱼是属于有性繁殖的生物 , 在自然界 , 大多数脊椎动物均由雌雄两性个体组成 , 它们一般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配子(卵子和精子) , 然后通过受精 , 卵核和精核相互融合 , 形成二倍体合子而发育成为性别相异的雌雄个体 , 因而周而复始 , 世代繁衍 。 鲨鱼也是如此 , 在自然界中 , 脊椎动物中只有蜥蜴经常可见孤雌生殖 。

为什么这些年孤雌生殖在鲨鱼群体中越来越常见 , 这是因为鲨鱼族群正在濒临灭绝 , 鲨鱼因其肉质而备受青睐 。 欧洲是对鼠鲨(porbeagle)以及白斑角鲨(spinydogfish)等鲨鱼肉制品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 。 在亚洲人们尤其喜欢食用鲨鱼鳍 , 也就是鱼翅 , 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食物 。
【两只母鲨同居10年,其中一只莫名生娃,科学家:这并不是好事】这也导致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鲨鱼都濒临灭绝 , 大型双髻锤头鲨(greathammerhead)和圆齿双髻锤头鲨(scallopedhammerhead)、灰鲭鲨、钟头变髻鲨(smoothhammerhead)、大白鲨、姥鲨(baskingshark)、远洋白鰭鯊(oceanicwhitetipshark)等多种鲨鱼都被确定为全球濒危物种 。

在人类的大肆捕猎下 , 雌性鲨鱼为了应对雄性稀缺状况的必要技能 , 让族群得以延续 , 被迫放弃了交配 , 选择单性繁殖 , 而在雄性充足的情况下雌性鲨鱼并不会表现出这样的特征 。
鲨鱼种群孤雌生殖并不是好事根据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海洋生物学家戴明·坎普曼对迪拜船帆酒店连续四年孤雌生殖的豹纹鲨的研究 。
鲨鱼的自救之路其实是一种“退化驱动力”(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 , 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 , 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 , 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 ,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
因为高等动物中的单性生殖现象 极为罕见 , 在2001年以前还从未在鲨鱼这种软骨鱼身上发现过 , 这样的繁殖方式基本类似于克隆 , 其幼鱼的基因遗传物质和母体将非常相似 , 但又不等同于克隆 , 因为在繁殖的过程中 , 幼鱼的DNA经过了重组 , 产生了一些差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