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宇宙技术强化“汉字田园”建设的初步构想( 二 )



园区课堂设置的“沉浸耳机”和“沉浸音箱”具有虚拟声音的特效功能 , 配合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影像系统和虚拟视频 , 让人们获得跨时空的视听体验 , 听李白吟诗 , 听孔子讲课!我们将不断探索5G、8K等新技术在“汉字田园”影像化领域的应用 , 随着元宇宙技术的丰富和进步 , 将会突破传统模式 , 最终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新操作系统 ,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预期目标 。
“识字学生屋”是一座汉字博物馆 , 我们将在物化、美化、生活化、场景化的基础上利用元宇宙技术促其换代升级 , 实现数字化 。 这里可形象地演示汉字的产生和 演变的全过程 。初期的汉字是象形文字 , 集中反映了我国先民的智慧 , 也是汉字之源 。 从中原河洛一带的殷商甲骨文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的陶器 , 从一脉相承的甲骨文、金文到战国时代的各种字体 , 再到秦统一文字的小篆 , 孩子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东汉前的汉字字形均有图画的倾向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用小篆书写的 , 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 它把隶变以后的字形与甲骨文、金文联系了起来 。
在虚拟场景里 , 有兴趣了解汉字源流的小观众可以跨越时空 , 去看二里头遗址 , 向许慎请教 , 学着写小篆……这里还会配有最新的AR科技技术 , 鼓励孩子们和汉字画卷中的景象和物品互动合影 , 进行二次创作 , 以增强参与感 。
“汉字田园”是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立项建设的 , 旨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村一品”的示范工程 。 其发展思路是将汉字文化与农业、农村发展进行有效的对接与融合 , 创新性地拓展农村的生产发展链条 , 为振兴乡村提供新的动力和新鲜做法 。 园区内的种植大棚、科技农业试验田、农业种植深度体验区 , 创新性地将“兴农”和“重教”结合起来 , 旨在实现农业种植与汉字文化的有效融合 , 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 为乡村振兴培养新人才 。
我们将利用元宇宙技术 , 实现当代“耕”与“读”的完美联姻 , 让“汉字田园”成为可种植、可学习、可休闲、可娱乐的地方 。 园内建有汉字文化农家小院 , 一院一景 , 各呈风韵 。 来到“汉字农场” , 孩子们可以具身体验“耕读渔樵”的无穷魅力 , 在参与浇水、施肥、采摘等劳作活动中 , 了解农事、分辨五谷 , 感受乡土文化 , 并在虚拟场景中“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感受陶渊明等文化名人营造的诗意化农耕生活 , 学习相关的汉字和历史知识 。 汉字延绵几千年 , 在农耕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和完善 , 并集中体现于乡村社会的“耕读”文化中 , 生生不息 , 代代相传 。 汉字田园以“弘扬农耕文化、传播汉字知识”为使命 , 为民族文化传承构建适应当代人需求的有效模式 。
在“汉字田园”的建设过程中 , 我们将充分利用汉字资源同步进行数字化挖掘与内容打造 , 系统打造“汉字田园元宇宙” 。 我们的目标是 , 推动汉字学习与应用的新浪潮 , 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了解并感悟“汉字田园”的人文底蕴和汉字的无穷魅力 。 我们将设法做到“三个打通” , 就是将汉字元素与虚拟的汉字形象代言人打通、与园区的实景打通、与构建的虚拟场景打通 。 为此 , 将根据园区活动的需要推出契合主题的各种虚拟人物 。
我们将首先推出“汉字田园”的形象代言人“汉字娃娃”: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 他们是穿梭于汉字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虚拟宝贝 。 我们将实施线上线下的招募、遴选计划 , 选拔原型人物 , 随后推出限量版NFT“汉字娃娃”个性头像数字藏品 。 入选者均将获得专属个性头像 , 并成为他们在“汉字田园”元宇宙世界中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 我们会因势利导 , 不时推出虚拟IP吉祥物 , 并启动数字化与商品化联动运营 , 探索数字科技与汉字教育、文旅融合的创新运营模式 。 借助“汉字娃娃进校园”活动与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 顺势推出虚拟偶像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 , 实现传播过程中更加美好的用户体验 。
我们将对汉字元素和园区资源进行全盘梳理与再创作 , 构建全新的审美体系、学习路径和运营模式 , 通过元宇宙新技术传播汉字文化 。 此外 , 我们将邀请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为“汉字娃娃”虚拟形象提供配音 , 主持童谣朗诵、儿歌演唱活动 , 让汉字文化口口相传 , 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 我们将会把园林景色、汉字文化、学习体验等要素结合起来 , 共同构建“汉字田园”元宇宙世界 。 经过系统深入的文化挖掘 , 用虚拟汉字偶像、数字化汉字文化藏品等要素全面构建出数字化内容体系来 , 并与实物消费商品、真实线下流量、线下文旅景区的实体打通 , 最终让“汉字田园”拥有围绕汉字构建起了的虚实结合的元宇宙内容和产业体系 , 真正讲好汉字故事 。

推荐阅读